晋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就把军队撤回去了。燕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因渡黄河向北撤退而分散松懈,于是齐国的军队趁势追击他们,收复了所有沦陷的领土,然后率兵凯旋。还没到国都,就解除了战备,取消了战时规定号令。宣誓立盟而后才进入国都。齐景公率领文武百官到城外来迎接,按照礼仪慰劳将士后,才回到寝宫。齐景公接见了田穰苴,敬重、推崇地任命他做大司马。从此,田氏在齐国的地位就一天天地显贵起来。
后来,大夫鲍氏、高氏、郭氏一班人忌妒他,在齐景公面前中伤、诬陷他。齐景公就解除了他的官职,穰苴发病而死。田乞、田豹等人因此怨恨高氏、国氏家族的人。此后,等到田常杀死齐简公,就把高氏、国氏家族全部诛灭了。到了田常的曾孙田和,便自立为君,号为齐威王。他率兵打仗施使权威,都广泛地模仿穰苴的做法,各国诸侯都到齐国朝拜。
齐威王派大夫研究讨论古代的各种“司马兵法”,而把大司马田穰苴的兵法也附在里边,故而定名叫《司马穰苴兵法》。
太史公说:我读《司马兵法》,感到宏大广博,深远不可测量。即使是夏、商、周三代的战争,也未能完全发挥出它的内蕴,像现在把《司马穰苴兵法》的文字附在里边,也未免推许的过份了。至于说到田穰苴,不过是为小小的诸侯国带兵打仗,怎么能和《司马兵法》相提并论呢?社会上既然流传着许多《司马兵法》,因此不再评论,只写这篇《司马穰苴列传》 。
司马穰苴的军事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以法治军理念的传承
司马穰苴强调军纪严明,主张对违反军纪者严惩不贷,哪怕是权贵也绝不姑息。他斩庄贾的举动,树立了军法的权威,使齐军的纪律性和战斗力得到极大提升。这种以法治军的理念为后世军事家所传承和发展,如孙武在《孙子兵法》中也强调“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将法作为军队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重视军队凝聚力的培养
他深知“文能附众”的重要性,通过与士卒同甘共苦,关心士卒的生活起居,赢得了士卒的信任和拥护,增强了军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这种爱兵如子、视卒如婴儿的思想,被后世诸多将领所效仿,像岳飞对待士兵关怀备至,与士卒同甘共苦,使得岳家军上下一心,战斗力极强.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思想
司马穰苴追求不战而胜的境界,他在面对敌军入侵时,先整顿内部,提高士气,待敌军闻风丧胆、不战自退时再进行追击,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如墨子的“非攻”思想,主张通过防御和威慑来避免战争,实现和平;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也强调了通过谋略和威慑等手段达到战争目的。
军事辩证法思想的发展
司马穰苴的军事思想中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因素,如他提出的“凡战以轻行轻则危,以重行重则无功,以轻行重则败,以重行轻则战,故战,相为轻重”,体现了对战争中各种矛盾关系的深刻认识。后世军事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丰富军事辩证法思想,如《孙子兵法》中对奇正、虚实等矛盾关系的阐述,更加系统和深入地探讨了战争中的各种对立统一关系。
对军事着作编撰的贡献
司马穰苴所着的《司马法》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兵书之一,它总结了先秦时期的军事思想和战争经验,为后世军事着作的编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司马法》中关于战争的目的、性质、战略战术、军队建设等方面的论述,对《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等后世兵书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司马穰苴的“凡战以轻行轻则危,以重行重则无功,以轻行重则败,以重行轻则战,故战,相为轻重”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其含义如下:
“以轻行轻则危”指的是,如果军队在作战时兵力部署、装备配置等方面都比较薄弱,却又去轻易地与同样薄弱的敌军交战,就容易陷入危险境地。因为双方实力相当,都没有足够的优势,作战时变数较大,很可能因一些意外因素导致己方失利。
“以重行重则无功”意为,若我方以强大且雄厚的兵力和装备去攻打同样强大的敌军,双方势均力敌,即使最终取胜,也会付出巨大的代价,难以取得显着的战果,甚至可能陷入僵局,劳而无功。
“以轻行重则败”是说,当我方兵力、装备等处于劣势,却要去对抗实力强大的敌军时,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双方力量差距明显,弱势一方在正面交锋中往往难以抗衡,容易被强敌击败。
“以重行轻则战”则表示,以优势的兵力和装备去攻击力量薄弱的敌军,就有较大的获胜把握,此时作战是有利的,应当果断出击。
“故战,相为轻重”强调了在战争中,要根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兵力、装备等资源的配置和运用,权衡轻重利弊,把握好作战的时机和方式,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
读兵书,如果读不懂《孙子兵法》,那就读他的兵法吧,《吴子兵法》也可以。还有其他的一些兵书,你读四书五经也行哦,此时已经是什么?你要是不知道的话,你可以重开了,今天就先到这,拜拜。
喜欢答题:从始皇开始请大家收藏:(www.akshuwu.com)答题:从始皇开始爱看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