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将近两小时的奔波,几个人终于从来到了目的地——白石乡的云溪村。
左弯右绕之后,车来到了一处山脚下,半山腰隐约能看到有一栋三层红砖房,大半部分被毛竹遮盖。
这时候雨已经停了,几人拿着东西下了车。
江然看了眼手上的电子表,才8点半。
“小浩,你看着点你妹妹,这下雨后的土路有点滑,实在不好走就抱着她上去。”江建文吩咐道。
“不,我不要他抱,我要爸爸你抱我上去。”小江琪噘着嘴有些嫌弃道。
“呵,搞得我很愿意抱你这只小肥猪一样。”江然看着小屁孩不屑道。
“你才是肥猪呢,你是一只大肥猪,一只超级大的肥猪……”小家伙被她哥哥的话说得有些毛,忍不住大声反驳道。
“那行,那小浩你来拿东西吧,我抱你妹妹上去。”看着吵嘴的两人,江建文有些无奈,但也已经有些习惯了。
兄妹和睦相处这东西大概率只能存在于影视作品中。
到了院门口,小江琪就挣扎着从爸爸的怀里跳下来,直接跑进院子,远远看到在厨房门口的水井旁的一个老人。
小家伙冲着老人甜甜地喊了声“爷爷!我回来啦!”
“诶,小琪回来了啊,吃早餐了没有啊?”老人看着跑进院子的小女孩,脸上瞬间挂上了笑容。
“吃了!”
“小琪,你大伯母炸了薯包,你可以去大堂吃。”江文海笑着招呼着孙女,目光却移到她身后跟着的几个人身上。
“哇,我最爱吃薯包了。”话音刚落,她就朝着大堂跑去了。
“薯包”是琼州这边的一种地方小吃,一般使用白薯或者红薯捣成泥加上米粉、姜末和蒜末等调料油炸而成,成品外表金黄,吃起来外酥里嫩。
“慢点,地上滑,小心摔跤了。”江文海在背后急声道。
“爸!我们回来了。”李玲笑着和自己的公公打着招呼。
“你说你们也真是的,回来就回来嘛,每次都带那么多东西回来,前几次拿的东西都没吃完。”江文海看着儿媳妇手上提着的东西“埋怨”道。
“爷爷!”江然也和老人打了个招呼。
爷爷江文海去年才刚过完75岁大寿,头发黑白掺杂,精神却很是矍铄,奶奶则是在他记事之前就过世了。
“大堂里有你大伯母刚油炸好的薯包,小浩你快去吃吧。”江文海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看着大家都回来了,他心里也开心。
人老了,就喜欢看到这种儿孙满堂的场景。
来到大堂,江然看到自己的大伯正和父母打着招呼。
他大伯叫江建明,今年50出头,或许是因为经常风吹日晒的缘故,整个人稍微显老了一些,皮肤黝黑而粗糙。
他是一个泥瓦工,长居乡下,农闲的时候如果四乡八邻有盖新房或者需要搭建点什么东西的需求时会请他去。
在乡下,像他这种掌握一技之长的农民还是比普通农民赚钱的渠道多些。
要不然,单凭种田的收入,怎么抚养三个孩子。
大堂里还有两个小孩,是他大伯的孙子孙女,也就是他的侄子侄女。
女孩子年龄和他妹妹差不多,同一年出生,小男孩则是更小些,只有3岁。
两个小孩头发黄黄的,略显凌乱,脸和衣服都有点脏兮兮的感觉,和旁边白白净净,头发梳的整整齐齐的小江琪形成鲜明的对比。
大多数农村留守小孩都是这种形象,毕竟老一辈习惯了放养,不会像年轻一辈把孩子养的那么精细。
两个小孩看到江琪很是开心,几个人聚在一起拿着薯包边吃边聊着小孩子的话题。
两个小孩的爸妈,也就是江然的堂哥和堂嫂看情况没有回来这次。
他们两个都去粤东花城那边打工了,两个孩子则是留在家给父母带,算是留守儿童了。
在琼州市,这种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
没办法,如果不是为了生活,谁又愿意背井离乡。
那些整天倡导着把更多的时间留在子女身上,劝别人不要只顾着赚钱的人大抵是衣食无忧之辈,和说出“何不食肉糜”大抵是同一类人。
“小慧,小飞,你三爷爷三奶奶来了,叫人啊。”江建明招呼着自己的孙子孙女叫人。
“三爷爷,三奶奶!”怯生生地叫了两声之后,小女孩又缩在她爷爷背后了,小男孩却是没有开口,不知道是因为害羞还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开口。
“小孩子怕生,都见过那么多次了还是这样。”江建明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道。
江然从旁边的袋子里拿出一塑料袋零食,这些都是李玲昨晚去超市买的,主要是小面包和小薯条之类的零食。
“小慧,小飞,来吃零食,喜欢什么自己挑。”江然把零食放在桌上,招呼两个小孩吃。
在经过一开始的胆怯后,很快两个小孩就禁受不住零食的诱惑,在袋子中挑起了零食。
他的大伯有些不善言辞,除了一开始的招呼问候之外,就不知道说些什么话题了,基本上都是江建文在说,他时不时的附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