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时间转眼过去。
朱元璋、马皇后待在后宫,守着玉盒寸步不离。
朱标却不得不处理政务。
大臣们陆续上奏。
天寒地冻,各地上报灾情,冻死、饿死者甚多。
赈灾需要钱,为百姓发放过冬物资同样要钱。
朱标头疼地揉了揉眉心,看向工部尚书,“赵尚书,本宫交代你的事情办得如何?”
赵俊应声出列。
“回太子殿下,工部遵照您的吩咐,将自动挖矿机架设在浙江一处银矿中,日夜开工。”
说到这似是想到开心的事,忍不住笑了出来。
“自动挖矿机无需人工,挖矿速度快,且矿物完整,一天产量抵得上几百矿工三日之功。
仅半个月功夫,新炼出的白银超过十万两。
臣为殿下贺,为大明贺。”
赵俊的声音满含欣喜,落在文武官员耳中。
众人在心中算了笔账。
半个月十万,一个月二十万,一年就是二百四十万。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仅一年的白银产量,便接近过去十年总和。
“殿下。”
郭允道反应最快,大声诉苦:“各地灾情严重,户部需要拨款赈灾,这十万两……”
“赈灾哪用得着户部,殿下,工部可以解决。”
“刑部拷问工具需要翻新。”
……
六部官员争先恐后,争抢刚炼出来的十万两银子。
没办法,穷怕了。
蚊子腿再小也是肉。
“都别吵了。”
朱标压了压手,“今年诸位都辛苦了,这十万两拿出一半,作为今年的腊赐。”
此言一出,鸦雀无声。
腊赐,简单地说,就是皇帝到了腊月,给大臣们赏赐,有粮有钱,称为“腊赐”。
汉朝有腊赐,唐朝有腊脂,宋朝年终赏赐较少,但他们工资高啊。
可以说,历朝历代逢年过节或多或少都有赏赐。
唯有大明是例外。
官员工资少得可怜不说,逢年过节还要加班。
年终赏赐想都不敢想。
现在朱标说有腊赐,而且说的是“今年”,意思是以后也有,文武官员很难不激动。
谁说太子像朱元璋的?太子监国可太棒了!
“谢殿下赏赐!”
李善长带头谢恩。
文武官员纷纷献上赞词。
趁着大家高兴,朱标宣布一件事:“本宫听闻海外有个倭国,准备兴兵远征。”
官员们笑不出来了。
有官员不屑一顾:“倭国弹丸小国,何须兴师远征。”
也有官员大谈仁义:
“大明乃天朝上国,征伐小小倭国如成人戏顽童,再说师出无名,乃不义之师。”
蓝玉、汤和等武将也反对。
武将理由很纯粹,倭国太远,还有大海相隔,出海远征风险太大,得不偿失。
“诸位先别急。”
朱标微微一笑,“仙人对父皇说,倭国白银数之不尽,黄金堆积成山,称之为黄金之国。”
说话间,拍了拍手。
两个太监搬来一幅地图,挂在奉天殿中央。
说地图有点不合适。
准确的说,是在大明疆域图东边,画了个“虫”。
虫子上面标了许多红点。
“这是倭国简图,红点是倭国金矿和银矿位置。
仙人给的时间有限,父皇凭记忆只记下这些。”
朱标一边说着,又吩咐毛骧带上来一个人。
此人面黄肌瘦,身高不足五尺,卑躬屈膝极其猥琐,看上去像一只大马猴。
“大马猴”叽里呱啦说了一堆话。
翻译解释:“他在向太子殿下问安。”
朱标不以为然,指着地图上最大的红点说:“问他这里是不是叫石见银山。”
“大马猴”嘴里叽里呱啦,手足并用比划。
翻译转述:“他说那里是佐摩银山,也叫石见银山。”
“带他下去。”
朱标挥了挥手。
“大马猴”被带了下去。
“这些日子,本宫派锦衣卫明察暗访,在东南沿海找到一些倭人,调查倭国情况。
与仙人描述大致相同,许多矿产位置,甚至连倭人都不知道,例如这座石见银山。
仙人刻意强调,这里的白银储量非常大。”
朱标一巴掌拍在地图上,言语中充满兴奋。
“正如仙人所说,不要老想着挖自家的东西,给子孙后代留点,本宫深以为然。
若能占领倭国,大明将有取之不尽的黄金白银。”
一听有真金白银,文武官员立时兴奋起来。
以前看不上倭国,那是因为觉得无利可图。
现在利太大了!
等大明富起来,以朱标的性格,赏赐肯定不会少。
倭国那么多钱……
啊呸!
什么倭国的钱,那是大明的钱!
刚刚大谈仁义的官员,态度一百八度转弯。
“臣突然想起来了。
南北朝有部《梁书》,上面记载倭国为扶桑国。
《山海经》记载,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