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太皇太后郭氏六十大寿,敬宗李湛下旨赐六十以上老者米一石、酒一壶,并举办军球赛事,普天同庆。
太皇太后郭氏,本名郭念云,大唐汾阳王郭子仪之孙女,代宗的外孙女,驸马郭暧和升平公主的女儿,宪宗的贵妃(实际上的皇后),穆宗的母亲,敬宗的奶奶,宣宗的祖母,历史上历经代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七朝,是中国历史上待机时间最长的太皇太后,也是身份最尊贵的太皇太后。
各藩镇、世家、大臣感念太皇太后于国有功(她爷爷郭子仪对唐朝有再造之恩)、母仪天下(郭氏非常贤明,穆宗崩,宦官有人为郭太后谋划称帝,郭念云怒斥道:"我难道去效法武氏吗?现在太子虽然年幼,但是可以选几位德高望重的大臣辅佐他啊,我怎能去做这种事呢?")纷纷送上贺礼。
太皇太后郭氏以国家危难、国库空虚为由,将贺礼悉数充入国库,独留下金龙显圣真人进献的“宣德正身镜”。
太皇太后言:“太宗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非哀家慕此镜之奢华,实此镜可比人镜,照之当正心术……”
于是,正身镜之名盛行天下。
其实,这老太后不懂科学原理,后世研究只要人重复看到同一样事物,就会增加对那件事物的喜好。而另一个研究则指出,大脑会自动将自己美化约30 %,所以可别说自己不上相,因为那其实就是真实的你。所以不是镜子里的脸好看,而是我们自己记忆中的自己的脸好看。
古代的人用的都是铜镜,镜面模糊而且面积狭小,所以并不能真实看到自己的全身样貌,这种美化效应也就没有太大感觉。但是黄巢进献的玻璃镜因为镜面明亮、等身人高,所以美化效应明显,不管谁照一照都觉得自己比以前漂亮了许多。再加上“女娲石”和“蚀骨照妖镜”的神秘加持,太皇太后在照镜子的时候自然充满敬畏之心,所以不自觉地收敛心神、庄严肃穆,给自己一种这个镜子可以正心术的心里暗示。
虽然黄巢为了卖镜子一再强调这种镜子是炼制女娲石的原材料制作的,本身不是女娲石,但是架不住他刚刚给了皇帝一面“蚀骨照妖镜”的传说,再加上太皇太后那番话的加持,结果锡镜还没上市就已经成为了“传说之宝”,所有有钱人都想拥有一面,尤其是各位小姐、夫人。
不过这面镜子并不是老太太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因为金龙真人还给她献上了足以彪炳史册的新剧目《大贺寿》!
当扮演代宗皇帝的演员唱到:
唤声亲翁郭子仪,为此事怎能够斩首级。
郭暧儿年幼孩子气,夫妻们争吵可是常有的。
自古到清官难断家务事,你何必管他们少年夫妻。
莫说是你替王传下旨意,你动了他的皮我也不依。
驸马儿跪在了金銮殿里,听父王与我的儿加封官级。
头上封你双展翅,驸马的官职再提三级
天子宝剑赐与给你,代管满朝文武职。
你的父汾阳王欺压你,封儿个并肩王不分高低。
这宫里宫外上殿下殿,任你去东又去西。
莫说咱朝的文和武,儿的父也不能把儿怎的。
太皇太后郭氏忍不住呜呜痛哭,敬宗李湛也是眉头紧锁,神情严肃。
李逢吉以为这场戏触怒了皇家威严,于是趁机奏到:“启禀太皇太后、官家,这民间优伶竟然敢假扮先帝、先王,实有欺君期祖之嫌,有人假借贺寿之名将皇家威严置于何地?臣请查明情由,以定其罪……”
李逢吉话还没说完,就见太皇太后满脸怒容地盯着他看,眼里的怒火仿佛要烧焦了他一般。
“代宗皇帝是我外公,汾阳王是我爷爷,驸马、公主是我父母,我这当儿的没说什么,需要你一个外人搬弄是非吗?我想问一句干、卿、底、事?”太皇太后气得发抖,心想不要让我在最快乐的时候打你。
其实这是李逢吉会错了意,首先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封建王朝,可以说是最有言论自由的朝代,从来没有文字狱,皇室也从来不禁止民间说些什么,这与太宗李世民善于纳谏有关,魏征能把唾沫星子喷太宗一脸还能位列凌烟阁就可见一斑,所以别说是优伶假扮皇帝给皇家歌功颂德,就是学着魏征给皇家揭短,唐皇室也不会因言治罪。在宽宥民情这一点上不得不说唐王朝做得相当好。
其次,人家太皇太后刚才的痛哭根本不是气的,而是喜不自胜,球王同志也不是恼怒优伶把皇家秘闻演成了戏曲,而是在思考要不要把这折戏曲推广天下,毕竟谁也想有个好名声不是?这种赞美自己祖宗臣贤主明,还能拍自己奶奶马屁的戏曲不让全天下百姓都知道,岂不糟蹋了?
更重要的是,黄巢的这出戏直接洗白了这段历史,因为真实的历史是郭暧曾经与升平公主发生口角,郭暧说:“你倚仗你父亲是天子吗?我父亲是不屑于做天子!”公主怨恨,乘车飞奔入宫奏报此事。代宗说:“此事并非你所能知。他们真是这样,假使他们想要做天子,天下怎么会是你家的呢!”代宗安慰劝说一番,让公主回去。郭子仪听说此事后,将郭暧囚禁起来,自己入朝等待代宗的惩处。代宗对郭子仪说:“有一句俗话说:‘不痴不聋,当不了家长。’儿女闺房中的话,哪值得去听呢!”郭子仪回家,打了郭暧数十大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