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通过一场兵不血刃的战争,轻松解决了困扰海贸的清海军,同时暂时解决了河南四镇的用工短缺问题。
黄巢终于可以腾出手来整顿一下内部,巩固自己的四镇节度使地位,并在河南四镇全面推行淄州模式了。
那么什么是“淄州模式”呢?
用黄巢的话说就是,“在淄州,一切向钱看!”
用一句政治术语总结就是:改革封建小农经济和士族庄园经济,大力发展工商业,建立以商业税为主体的财政经济模式。
此时的淄州已经发展成了唐朝人眼中的“怪胎”。
因为淄州人民很少种地,却活得非常幸福。
这背后的秘诀就是“工农业剪刀差”。
在唐朝,由于落后的生产力限制,所有的工业品都是高附加值的,这就让工业制成品和农产品之间形成了巨大的价值剪刀差。
淄州一个工人一天生产的产品价值几乎可以顶得上一个普通农民一个月,甚至是一个季度的生产总值。
这让淄州可以用数不清的工业产品从其它地区轻松获得大量、丰富的农产品。
其中有足够资源,同时也能吃得下淄州的工业产品的地区就是大唐的江淮各镇。
尤其是杭州、苏州、扬州、楚州等地区,几乎成为了淄州的工业产品倾销地和初级农产品货源地。
双方通过海运建立了紧密的贸易联系,江淮地区的商人通过当中间商,赚了个盆满钵满。
不过这也给河南四镇带来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在河南四镇境内,由于淄州和青州是最先实现工业化改革的,所以两州的经济呈现爆炸式增长。
其中典型的表现就是淄州和青州的老百姓已经过上了“金吾不禁”的夜生活,而其它地区的人民一到晚上还要执行宵禁。
即使是在长安这样商品经济发达的城市也是执行宵禁的,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在落后的封建小农社会里,夜晚是没有繁荣的经济需求的。
统治者为了降低统治成本所以就采取了相对粗暴简单的宵禁政策,一到夜晚就把人民赶回家生娃。
而淄州和青州则完全不同,由于强大的工农业剪刀差,淄州和青州的工厂主的盈利能力远远超过庄园主。
由于劳动力短缺,工厂主们就纷纷提高工价来吸引百姓做工。
这就导致淄州和青州的老百姓普遍性富足,具备了旺盛的商品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
于是黄巢只能顺应民意,解除了淄州和青州的宵禁政策。
俗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
在看到淄州和青州人民都过上富足生活之后,河南四镇的其它地区就坐不住了。
尤其是黄巢的老家曹州,几乎就差堵着黄家大门游行请愿了。
原本黄巢搞出了雪盐之后,着实让曹州人民发了一波。
但是现在比起淄州和青州人民的富足生活,曹州人民就感觉有点“小郎胳膊肘往外拐”了。
所以,黄巢的父老乡亲、亲朋故旧几乎一窝蜂地涌向了黄家。
说是来庆贺黄巢担任四镇节度使,但庆贺完了就是迟迟不肯走。
黄虎自然知道自己这些父老乡亲、亲朋故旧的意思,就趁机提出要送曹州子弟去金龙学院学习“经营之道”,也来发展家乡经济。
曹州老乡自然不知道什么是“经营之道”,但是他们却无条件相信自己的“天下第一神童”。
在曹州人眼里,黄巢那就是曹州人的骄傲。
黄小郎能把淄州和青州干成天下望州,没道理不能把自己家乡也发展起来啊。
所以曹州出现了“家有好二郎,送郎去他乡。学得神仙术,使我百年旺”的现象。
同时,河南四镇的官场的大规模变动也开始了。
不过黄超并没有动朝廷任命的那些地方主官,而是把这些主官的佐贰官都换了个遍。
统统换成了金龙管理干部学院速成班的学员和从长安挖到的落榜生。
并且,用近期战争中立功提拔的军士掌控各州镇军和团练。
这些都是军事政治方面的举动,但是比起黄巢掀起的经济方面的改革,军事政治方面的举动就像过家家一样。
因为黄巢此前提出的“基础教育普及计划”和“城市道路联通计划”终于开始全面实施了。
前面提到过这两个计划都是千万贯投资级别的大型基建项目,这种级别的基建项目别说唐朝人没见过,就是听说了都无法理解。
唐朝人很难理解黄巢要把所有适龄儿童都送去学校的做法,因为穷人家的孩子做个睁眼瞎几乎就是自古以来的传统。
读书识字那都是世家大族的特权,黄巢的这种做法不但让世家大族抵制,也让市井小民不理解。
当然更让唐朝人想不明白的是,黄郡公为什么要把铜钱铺在地上,让人在上面走路。
毕竟秦始皇建造秦直道也没这个烧钱法呀?
每公里(为了便于大家理解,统一采取现代计量单位了)造价一万贯的道路是要铺满铜钱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