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位——管仲】
【种花第一相,辅桓公九合诸侯】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颍上人,周穆王后代】
【管仲家境贫寒,后经鲍叔牙举荐为齐相】
【在位期间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他对内发展工业、商业、渔业、冶铁】
【按照土地质量好坏征收赋税】
【他主张富国强兵,大大提高了国家军队的战斗力】
【他选贤任能,改进官员的选拔制度】
【对外推行“尊王攘夷”的策略】
【真正实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与各诸侯国会盟,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他强调礼义廉耻,让国家有了精神支柱】
【在他的努力下,齐国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
当管仲听到天幕竟然提及到自己时,心中不禁受宠若惊,
他深知自身并无经天纬地、治国安邦之大才,不过是有幸遇上了一位开明且贤能的君主罢了,
为报齐桓公的知遇之恩与赏识之情,管仲可谓是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无数个日日夜夜,他都在苦思冥想如何才能治理好国家,不辜负齐桓公对他的信任和期望,
他一心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齐国日益强大起来,
如今天幕所言不虚,齐国的确在他不辞辛劳的付出之下愈发繁荣昌盛,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最终横扫六合、统一天下的却是秦国,
想到此处,管仲暗下决心,定要再加把劲拼搏,看看齐国是否同样具备称霸天下、君临四海的实力,
他要让齐国成为这世间的主宰,
在赫赫有名的十大谋士中,他仅占得一席之地,
他下定决心要虚心向其余诸位谋士求教学习,博采众长以不断提升自我,
如此一来,他便能更好地充实完善齐国的各个方面,引领齐国沿着秦国崛起之路奋勇前行,
管仲立下誓言:此生此世,必将全身心奉献给齐国,矢志不渝地为之奋斗到底!
………………
【第四位——李斯】
【法家践行者,助秦始皇天下一统】
【李斯,字通古,楚国上蔡人】
【李斯是荀卿的弟子,他小时候跟随荀卿学习,】
【成长之后的李斯选择了秦国】
【他辅佐始皇帝成就霸业,统一六国】
【他派谋士游说诸侯,离间六国君臣】
【在嬴政下令驱逐六国客卿的时候,他积极上书劝导】
【在他的劝导下,嬴政取消“逐客令”,之后李斯官复原职】
【秦朝统一六国后,李斯参与很多重大事件】
【他参与修改律法,禁止私学】
【让秦国日益强大】
【就是这么个机智聪明的人最后却在赵高的蛊惑下矫诏扶持胡亥登基】
【之后朝堂被赵高掌控,他被诬陷与起义军陈胜吴广勾结】
【最后李斯被腰斩,夷三族】
………………
再次目睹李斯被腰斩,诸葛亮不禁长叹一声,心中满是唏嘘,
李斯本来拥有经天纬地之才,只可惜,他为了握住手中的权力,竟敢篡改诏书,
倘若他能如同自己一般,谨遵先皇遗诏,全力扶持扶苏登上皇位,又怎会落到如此凄惨的下场?
更可悲的是,他这一行为不仅害了自己,还连累了众多亲眷,
诸葛亮对李斯既怀有同情之心,又感到无比愤怒,
他深知忠臣良将应当与君主同心同德,携手共创太平盛世,
然而,李斯却在君主驾崩之后,选错了依靠的对象,竟然找了个昏庸无道的君王作为靠山,
真是头脑发昏、目光短浅。
………………
此时此刻,李斯自己望着眼前的惨状,亦是懊悔万分,
如今的他早已不再是什么位高权重的权臣,而只是一个卑微渺小、毫无实权的小臣罢了,
可即便如此,他仍需倾尽所有,为秦国效力,
若是时光能够倒流,若自己未曾做出那些错事该有多好啊!
那样一来,陛下便不会褫夺他的官职,将他变为一个徒有虚名、毫无用处的废人,
到了这一刻,李斯方才明白,他所一直坚守的种种谋划,唯有在明君的支持下方能得以实现,
若无明君相助,他的所有雄心壮志不过是虚无缥缈的浮云而已。
………………
【第五位——刘伯温】
【大明子房,一统江山】
【刘基,字伯温,世称“刘青田”、“刘诚意”、“刘文成”,处州路青田县南田人】
【元末明初人士,明朝开国元勋,“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他自幼博览群书,精通天文历法,历史精算,可以说各个方面他均有涉猎】
【之后他高中进士,在江西任职】
【因为遭人排挤,他愤而辞官,回家乡隐居】
【之后他在朱元璋麾下任谋臣】
【因为足智多谋,所以他的计划经常被采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