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位——姚广孝】
【黑衣宰相,谋断靖难成永乐】
【姚广孝,幼名天禧,字斯道,法名道衍,号逃虚老人,又称独庵老人、懒阁翁】
【元末明初长洲人】
【他是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
【姚广孝早年出家为僧,他精通儒、道、佛三家之言】
【他为僧时被朱棣选中为马皇后祈福】
【之后就经常出入燕王府,成为朱棣的谋士】
【靖难之前他就为朱棣多次出谋划策】
【靖难之役他辅佐世子朱高炽击退敌军,固守北平】
【之后他也多次运筹帷幄,帮朱棣谋得皇位】
【他为人正直,但十分厌恶官场斗争】
【所以晚年的他虽然有官职却不曾改变僧人身份】
【他十分博学,辅佐朱棣三代】
【他对皇太孙的政治理念也有很大影响】
………………
“嘿!”
朱棣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姚广孝这一波可给了他太大的惊喜,
朱棣一直都知道那些真正有才能之人往往都有着一身傲骨,
因此,在对待姚广孝时,他从未强求对方以君臣之礼相待,
反而如同对待亲密友人一般与之相处,
尽管在内心深处,朱棣始终认为自己麾下的众人皆是顶尖之才,
但他着实未曾料到,这姚广孝竟能够担得起“十大谋士”的名号,
当他稍作思考后,便又觉得此事合情合理,
毕竟,此人智多近妖,
很多时候,自己尚且摸不透他心中所想,可他却总能轻而易举地洞悉自己的心思,
想到此处,朱棣不禁哈哈大笑:
“哈哈哈哈,我朱棣此次可真是占了个天大的便宜啊!”
自己的父亲拥有一位位列“十大谋士”的智囊,
而如今自己手中同样握有这样一名出色的谋士,
如此一来,父子二人之间总算找到了一点共通之处,
这让他原本有些郁闷的心情顿时舒畅许多,
紧接着,另一个念头在朱棣脑海中闪过,
如果自己只是成为一个平庸无奇的皇帝,那简直太对不起身边这位才华横溢的谋士了,
于是乎,他决定尽快与鞑靼开战,
唯有如此,方能不辱没这般优秀的谋士,同时也为自己赢得赫赫威名。
………………
【第十位——荀彧】
【王佐之才,定鼎北方终汉臣】
【荀彧,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人,东汉末年人士】
【荀彧早年就被称为有“王佐之才”】
【因为战乱,他举族避难到了冀州】
【袁绍待他为上宾,但他之后察觉袁绍难成大事于是投奔曹操】
【在曹操账下他十分收到重用】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主意就是他出的】
【曹操外出征战时,他主持后方事物,在北方尽力周旋】
【官渡之战中也是因为他的建议曹军才反败为胜】
【他屡次向曹操献计,可以说是曹操的顶级智囊】
【但他因为反对曹操称魏公而被疏远,最后在随征孙权途中去世】
【他足智多谋,政治和军事能力都十分强大】
【他积极为曹操进行战略部署,多次力挽狂澜】
【他积极举荐人才,一心为了曹操着想】
【是曹操的“吾之子房”】
………………
某个平行时空,
曾经毅然决然地将荀彧驱逐出阵营的曹操,如今懊悔不已,
刘备麾下有智谋超群的诸葛亮为其出谋划策,
而他曹操原本亦拥有荀彧这样足智多谋的贤臣辅佐,
然而,如今他却亲手将荀彧赶走,如此一来,相较之下,他便在这场逐鹿天下的较量之中输掉了至关重要的一筹,
他开始反复思量是否应该立刻派遣人手,尽快将荀彧重新请回来,
毕竟,此前荀彧刚刚被他驱赶之时,或许还没有其他势力对这位绝世之才产生觊觎之心,
但此时此刻情况已然发生了变化,
时间紧迫,刻不容缓,如果稍有耽搁,荀彧极有可能会被其他对手抢先一步纳入囊中,
一想到此处,曹操不禁心急如焚,若是真让旁人抢走了荀彧,那他恐怕真的会痛心疾首,悔恨终生,
这般念头在脑海中飞速闪过之后,曹操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下达命令:
“速速派出得力之人,务必赶在他人之前,将荀彧给我带回来!”
………………
孙权坐在营帐中,眉头紧锁,心中十分不甘,
看着眼前那张罗列着顶尖谋士的榜单,他的目光久久停留在属于自己阵营的那一栏——空白,
如今三国鼎立之势已然形成,曹魏有郭嘉、贾诩等智谋之士出谋划策,
蜀汉则有诸葛亮这位惊才绝艳的军师坐镇,
而反观自己这边,竟然找不出一个更加顶级的谋士,这怎能不让孙权心急如焚?
这绝非是什么好兆头!
长此以往下去,东吴岂不是要处处受制于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