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嘉靖九年(1530 年),这一年啊,京城里头又出了个新鲜事儿——祀典变了。这消息传来,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纷纷,可我阿福就纳闷儿了,这祀典变了,应该不影响我讨饭吧?
一开始,我是在那热闹的集市上听到这事儿的。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在集市里这儿瞅瞅那儿看看,眼睛紧紧盯着每个可能给我施舍的人。突然听到旁边有两个穿着长衫的先生在聊天。
一个摸着胡子说道:“你可听说了,今年这祀典大变样啦!皇上对祭祀礼仪做了不少改动呢。”
另一个点点头,接话道:“是啊,这祀典关乎国家祭祀大典,如此变动,可是件大事。听说要重新确定祭祀的对象、仪式还有祭品啥的。”
我一听,心里就犯嘀咕:“这祭祀的事儿,离我这讨饭的也太远了吧。难道改了祭祀,大家就不给我饭吃了?”我虽然不明白这祀典到底是怎么回事,但还是留了个心眼儿,想看看这事儿到底会不会影响我的讨饭大业。
后来我找了个机会,向一个常在街头说书的老先生打听。老先生看我一脸好奇,就笑着给我讲起来:“阿福啊,这祀典呢,就是咱们国家祭祀天地、祖宗还有各路神灵的典礼。以前啊,祭祀的规矩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可如今皇上觉得有些地方不合适,就决定改一改。这一改啊,从祭祀的程序到供品的摆放,都有变化。”
我挠挠头,问道:“那这和我们老百姓有啥关系啊?”
老先生哈哈一笑,说:“这关系可大了!祭祀在咱们国家可是头等大事,关乎国运和百姓的福祉。皇上觉得通过改变祀典,能让上天和祖宗保佑咱们大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且这祀典一变,很多地方的仪式都要重新安排,那些负责祭祀的官员、百姓都得忙活起来。”
我听了,心里还是不太明白,不过想着只要不影响我讨饭就行。
这祀典一变,最先感觉到变化的就是那些负责祭祀的官员和富贵人家。我在那些高门大户门口讨饭的时候,发现他们都忙得不可开交。府里进进出出的人,手里都拿着各种祭祀用的物品,一个个神色匆匆。
我瞅准一个机会,拦住一个从府里出来的仆人,问道:“大哥,你们这府里咋这么忙啊?”
仆人喘着粗气说:“阿福啊,你还不知道吗?这祀典变了,府里要重新准备祭祀用品,还要按照新的规矩排练祭祀仪式。这几天可把我们累坏了。”
我又问:“那这会不会影响你们给我点吃的呀?”
仆人笑了笑,说:“暂时可能顾不上你了,等这阵忙完再说吧。”
我无奈地走开,心里想着:“看来这祀典变了,还是有点影响的,希望别太久。”
除了富贵人家,那些和祭祀相关的店铺生意也有了变化。我常去讨饭的那条街上,有几家专门卖祭祀用品的店。以前这些店虽然算不上热闹,但也总有顾客来来往往。可这祀典一变,店里的生意一下子火爆起来。
我看到店里摆满了各种新样式的祭品和祭祀器具,老板和伙计们忙得脚不沾地。我走进去,笑着对老板说:“老板,您行行好,给点吃的吧。”
老板一边忙着整理货物,一边头也不抬地说:“阿福啊,你没瞧见我这儿忙成啥样了?这祀典变了,大家都来买新的祭祀用品,我这几天都没睡好觉了。实在没东西给你,你去别家看看吧。”
我只好灰溜溜地离开。心里想着,这祀典变了,连这些店铺老板都忙得没心思管我了,看来这事儿还真有点影响。
不过,我也发现,虽然有些地方因为祀典的事儿忙得不可开交,但也有些地方好像没什么变化。我去乡下讨饭的时候,那些农民们还是照常种地干活,对这祀典的变化似乎并不太在意。
我和一个老农坐在田边聊天,我问他:“大爷,您知道这祀典变了吗?”
老农吸了口旱烟,说:“知道啊,听说了一耳朵。不过这对我们种地的来说,没啥太大影响。我们就盼着今年风调雨顺,能有个好收成。这祭祀啥的,都是上头的事儿。”
我听了,心里一喜,看来这乡下还是我的“福地”,祀典变了也不影响我在这儿讨饭。
日子一天天过去,这祀典的事儿在京城渐渐平静下来。那些富贵人家的祭祀仪式也都顺利举行了。我又开始像往常一样,在京城的大街小巷里讨饭。
我发现,那些之前因为祀典忙得不可开交的人家,现在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我再次来到那个大户人家门口,这次那个仆人看到我,笑着说:“阿福啊,前阵子太忙了,没顾上你。今天给你几个馒头,拿着吧。”
我接过馒头,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嘴里不停地说着:“谢谢大哥,谢谢大哥!”
我又来到那家卖祭祀用品的店铺,老板看到我,也笑着说:“阿福啊,前几天实在太忙了,对不住啊。今天给你点吃的,别往心里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