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三十六年(1557 年),我,阿福,依旧在京城的贫民窟里苦苦挣扎求生。这座表面繁华的京城,于我而言,不过是一个充满苦难与希望的地方。每天,我都在这破败的街巷中,为了一口吃食而奔波。
清晨,天还未亮,一阵嘈杂声打破了夜的寂静,将我从睡梦中唤醒。我睁开疲惫的双眼,屋内还是那副破败不堪的景象,屋顶的茅草在昨夜狂风的肆虐下又掉落了不少,冷风毫无阻挡地灌进来,冻得我打了个寒颤。
“这苦日子啥时候才是个头哟!”我一边嘟囔着,一边无奈地披上那件满是补丁的破棉衣,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出家门。
京城的街头,弥漫着一股压抑而沉闷的气息。来来往往的百姓们面容憔悴,眼神中满是无奈与疲惫。我像往常一样,来到那个熟悉的街角,准备开始一天的乞讨。刚蹲下没多久,旁边几个老头的对话引起了我的注意。
“听说了吗?严嵩那老贼,又在朝堂上作威作福了。”一个老头皱着眉头,语气中充满了愤慨。
“可不是嘛,他和他儿子严世蕃,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咱们老百姓的日子是越来越没法过了。”另一个老头随声附和,脸上写满了苦涩。
听到他们的话,我心里一阵难受。这些年,严嵩的所作所为让我们这些老百姓苦不堪言。《明史·严嵩传》中记载:“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严嵩父子把持朝政,卖官鬻爵,贪污受贿,搞得朝廷上下乌烟瘴气。为了满足他们的私欲,不断增加赋税,搜刮民脂民膏。
“我家那几亩薄田,收成本来就不好,今年的赋税又涨了一大截,这日子可怎么熬啊!”一个路过的年轻人听到我们的谈话,忍不住停下脚步,满脸愁容地抱怨道。
我看着他,心中满是同情。在严嵩的黑暗统治下,百姓的生活愈发艰难。据《明实录》记载,当时各地的赋税不断增加,百姓们不仅要承担正常的田赋,还要缴纳各种名目的杂税,许多家庭因此陷入了绝境。
日子就这样在煎熬中一天天过去,乞讨的生活依旧艰难无比。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有一天,街头突然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严嵩倒台了!
这个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京城炸开了锅。“真的假的?严嵩真的倒台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把拉住身边匆匆走过的路人,急切地问道。
“千真万确!严嵩被罢官了,严世蕃也被抓起来了,这可是大快人心的好事啊!”路人兴奋地说道,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
我愣在原地,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一股巨大的喜悦涌上心头,仿佛黑暗中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严嵩倒台的消息,让我看到了生活改善的希望。
我迫不及待地跑回贫民窟,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大家。原本死气沉沉的贫民窟瞬间沸腾起来,人们奔走相告,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
“这下好了,赋税说不定能降下来,我们就能吃饱饭了。”一个中年男人激动地说道。
“是啊,那些狐假虎威的贪官污吏也该收敛收敛了,我们的日子终于有盼头了。”一位老妇人眼中闪烁着希望的泪花。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憧憬。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景象:孩子们在街头快乐地玩耍,大人们辛勤劳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再也不用为了温饱而发愁……
然而,现实却给了我们沉重的一击。日子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立刻变得美好起来。虽然严嵩倒台了,但多年的腐败和战乱已经让这个国家千疮百孔,想要恢复谈何容易。
赋税虽然没有立刻增加,但物价依旧居高不下。市场上的粮食、布匹等生活用品,价格依旧贵得离谱。我每天乞讨到的食物,依旧只能勉强维持生存。
“这是怎么回事?严嵩不是倒台了吗?怎么我们的日子还是这么苦?”我满心困惑,忍不住向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请教。
老者长叹一声,缓缓说道:“孩子啊,严嵩虽然倒台了,但他的余党还在暗中作祟,朝廷的改革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且,多年的战乱让国家经济遭受了重创,想要恢复到以前的繁荣,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啊。”
听了老者的话,我心中一阵失落。原本以为严嵩倒台后,我们就能立刻过上好日子,没想到还是要继续在这艰难的困境中挣扎。
就在我感到绝望的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机。朝廷传来了新的消息,新上任的官员们开始大力整顿吏治,严厉打击严嵩的余党,同时积极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努力恢复国家的经济。
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新的内阁首辅徐阶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朝政,清除严嵩余党。他推举贤能,选拔了一批清正廉洁的官员,致力于改善民生。
“听说了吗?新官上任三把火,那些贪官污吏被抓了不少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