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才在这场混乱中,也跟着众人一起宣泄着心中的愤怒,他觉得自己是在为那些受苦的孩子和被欺负的百姓报仇,可他并没有意识到,这场风波将会引发多么严重的后果。
等事情稍微平息了一些,阿才才回过神来,看着眼前一片狼藉的景象,心里隐隐有了一丝不安。他知道自己参与了这么大的事儿,肯定不会就这么算了,可他又觉得自己没做错,那些洋人本来就该受到惩罚。
随着天津教案的消息传开,中外都被震动了。法国方面得知消息后,大为震怒,立刻向清政府施压,要求严惩凶手,并且赔偿巨额损失,其他列强也纷纷站出来,支持法国,借机向清政府提出各种无理要求,妄图进一步扩大在华权益。
清政府这边顿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民众的情绪确实是被洋人长期的恶行所激怒,有其爆发的缘由;可另一方面,面对列强的强大压力,又不敢强硬对抗,只能一边安抚洋人,一边想办法平息国内的民愤,开始着手调查天津教案,抓捕所谓的“凶手”。
阿才回到家后,把自己参与的事儿告诉了家人,家人都吓坏了,劝他赶紧出去躲一躲,可阿才却梗着脖子说:“我又没做错,凭什么要躲?那些洋人干了那么多坏事,就该有人站出来收拾他们!”
可没过几天,官府就开始在城里四处抓人了,凡是参与了那天冲击育婴堂和教堂的人,都在抓捕之列。阿才的邻居看到官兵往这边来了,赶忙跑来告诉阿才,让他快跑。阿才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匆忙收拾了一下,从后门跑了出去,开始了东躲西藏的日子。
在躲藏的日子里,阿才四处打听外面的消息,他听说官府为了平息洋人的怒火,已经抓了不少人,还准备把一些人砍头示众,阿才心里既气愤又无奈,他觉得官府太软弱了,怎么能向着洋人,却来惩罚自己的百姓呢。
有一回,阿才偷偷跑到一个以前相熟的工友家里,想问问情况,工友告诉他,现在城里人心惶惶的,大家都怕被牵连,而且洋人还不依不饶,要求必须严惩更多的人,不然就要派兵来攻打天津呢。
阿才听了,眉头紧皱,他知道这件事越闹越大了,可自己却无能为力,只能继续躲着,希望这场风波能早点平息下去。
到了夏天最热的时候,阿才躲藏的地方也越来越不好找了,官兵搜捕得越来越严,他有时候一整天都不敢出门,只能饿着肚子躲在角落里。有一次,他实在饿得受不了了,趁着天黑出去找吃的,结果差点被巡逻的官兵发现,好不容易才逃脱了。
就在阿才觉得自己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他听说清政府派了曾国藩去处理天津教案,曾国藩到了天津后,一边调查事情的真相,一边和洋人进行交涉,试图找到一个既能让洋人满意,又能尽量减少对百姓惩处的办法。
阿才心里对曾国藩还是抱有一些期望的,他想着曾国藩是个有威望的大臣,说不定能为百姓主持公道呢。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却发现曾国藩在洋人的压力下,也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虽然没有像洋人要求的那样大肆抓捕和惩处百姓,但还是抓了一些人,并且对洋人进行了赔偿,还派人去法国道歉。
阿才得知这些情况后,心里失望极了,他觉得这个世道太不公平了,洋人在中国作恶却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而百姓们只是为了讨个公道,却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到了秋天,天气渐渐转凉了,阿才躲藏的日子也变得更加艰难了。他身上的衣服单薄,又没有足够的食物,整个人变得又瘦又憔悴。可他还是不想被官府抓住,他觉得自己要是被抓了,那就是向洋人低头了,他不甘心就这样屈服。
在这段时间里,阿才遇到了几个同样在躲藏的人,他们都是参与了天津教案的百姓,大家聚在一起,互相倾诉着心中的委屈和对洋人的愤恨,也一起商量着接下来该怎么办。
有人提议说,要不大家一起逃到外地去吧,说不定到了别的地方,就能躲过这场灾祸了。可也有人担心,离开了家乡,人生地不熟的,到时候日子会更不好过。阿才听了他们的话,心里也很纠结,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该何去何从。
就在大家犹豫不决的时候,又传来了消息,说官府的搜捕力度又加大了,还贴出了告示,悬赏捉拿那些参与教案的重要人物,阿才的画像也被画在了告示上,这下他更是不敢露面了,只能继续在一些偏僻的角落里躲藏着。
到了冬天,这一年也快过去了,天气变得格外寒冷,阿才在一个破旧的废弃房子里蜷缩着,身上盖着一些破麻袋,冻得瑟瑟发抖。他回想起这一年来的经历,从最初听到育婴堂传闻时的愤怒,到参与冲击教堂的冲动,再到如今东躲西藏的狼狈,心中感慨万千。
他知道自己这一年的命运已经和天津教案紧紧地绑在了一起,这场中外风波改变了太多人的生活,也让他深刻地体会到了国家的弱小和百姓的无奈。虽然他心里依旧对洋人充满愤恨,对官府的软弱感到不满,但他也明白,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力量太过渺小,根本无法改变什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