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风云变:居正辞世之后》
大明万历十年,岁次壬午,公元1582年,这一年的春天,似乎都带着几分沉重与哀伤。大明朝的天空,仿佛也因一位重要人物的离去,而蒙上了一层阴霾。
彼时,京城依旧是那繁华却又透着森严的所在,宫阙巍峨,街巷中行人车马川流不息。而在这看似平常的表象之下,朝堂内外却暗潮涌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内阁首辅张居正的身上。张居正,这位在大明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自隆庆年间便开始辅政,万历登基后,更是凭借着非凡的政治才能与果敢的改革决心,力推多项新政,试图挽大厦于将倾,让这渐显疲态的大明王朝重现生机。
在京城的一处胡同里,住着一位名叫李福的小吏。他年近不惑,身形略显消瘦,常年在衙门里当差,做事谨小慎微,靠着那点微薄的俸禄,养活一家老小。李福自幼便羡慕那些能在朝堂上指点江山的大官,可自己没那等学识与机遇,只能在这小小的衙门里,做着些抄抄写写、跑跑腿的杂事。但他心思细腻,对这朝堂上的风吹草动,倒也颇为关注。
这日,李福如往常一般去衙门当差,刚到门口,便瞧见平日里几个要好的同僚聚在一起,神色凝重,低声交谈着什么。李福好奇,凑上前去问道:“诸位,今日这是怎么了?瞧你们面色不佳,可是出了什么事儿?”其中一位年长些的同僚叹了口气,说道:“李福啊,你还不知晓吧,听闻张首辅病重,怕是撑不了多久了呀。”李福一听,心中大惊,赶忙说道:“竟有此事?张首辅那可是咱大明朝的顶梁柱,他若有个好歹,这朝廷可如何是好啊。”
众人皆是点头,又一位同僚接话道:“是啊,张首辅推行的那些改革,虽说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可这几年下来,朝廷的气象确实变了不少,吏治清明了许多,赋税也更合理了,咱这底下当差的,都不敢再像从前那般偷懒了呀。”李福想起自己平日里在衙门里,因着考成法的严格,做事都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深以为然。
据《明史·张居正传》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可见张居正改革之力度与成效,其政令能迅速在全国得以施行,让这庞大的大明王朝机器运转得更为高效。
没过几日,张居正病重去世的消息便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整个京城仿佛一下子陷入了一种寂静与惶然之中,百姓们在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有人惋惜,有人担忧,也有人暗自揣测着接下来的局势变化。
李福听闻这消息时,正在家中陪着妻儿吃饭,他手中的筷子一下子掉落在桌上,满脸的难以置信,喃喃道:“张首辅竟真的去了,这往后的日子,可不知会变成什么样啊。”妻子见他这般模样,赶忙问道:“当家的,你这是怎么了?那首辅大人去世,与咱这小老百姓能有多大干系呀?”李福皱着眉头说道:“你懂什么,这朝廷就如同那大船,首辅便是掌舵之人,如今舵手没了,船在这茫茫江海上,还能安稳前行吗?”
而在朝堂之上,更是如炸开了锅一般。那些曾经被张居正压制的守旧官员们,心中暗自窃喜,觉得终于可以出一口恶气了。他们私下里开始串联,准备弹劾张居正生前的诸多“罪状”,想要彻底推翻他所推行的改革举措。而那些原本支持改革的官员们,有的开始摇摆不定,担心自己会被牵连;有的则依旧坚守,试图维护改革的成果,可在这人心惶惶的氛围下,也显得有些势单力薄。
有一位名叫王御史的官员,平日里就对张居正的改革心怀不满,觉得他权力过大,有违祖制。如今张居正一死,王御史便迫不及待地写了弹劾奏章,里面列举了张居正诸如“专擅威福”“罔上负恩”等诸多罪名,还言辞激烈地要求朝廷对张居正进行清算,废除他所推行的考成法、一条鞭法等新政。这奏章呈上去后,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支持者与反对者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吵得不可开交。
万历皇帝坐在那龙椅之上,看着底下争吵不休的群臣,心中也是五味杂陈。他年少时对张居正极为敬重,视其为股肱之臣,可随着年龄渐长,也渐渐对张居正的强势有所不满。如今张居正已死,面对这纷纷扰扰的局面,他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决断。
李福在衙门里,也能隐隐感觉到这朝堂上的紧张气氛。他看到平日里那些和和气气的官员们,如今都红着眼睛,为了支持或反对张居正的事儿争得面红耳赤,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他心想,这官场的风云变幻,实在是比那戏台上的戏文还要精彩又残酷啊。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对张居正的态度逐渐有了变化。在一些守旧势力的推动下,万历皇帝下旨对张居正进行了抄家。当那抄家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开往张居正的府邸时,京城的百姓们都围在街边观望,个个面露惊愕之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