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八年,也就是公元1375年,我叫王福,本是应天府里一个小小的钱庄伙计,每日里守着那一方柜台,看着形形色色的人来兑换银子、铜钱,或是存钱、借钱,日子虽说平淡,却也安稳。可谁能想到,这一年朝廷推行的造大明宝钞、实行货币改革之举,就像一阵狂风,把我这原本平静的生活搅得是波澜起伏。
《明史·食货志五》记载:“八年,诏中书省造大明宝钞,命民间通行。以桑穰为料,其制方,高一尺,广六寸,质青色,外为龙文花栏。横题其额曰‘大明通行宝钞’。其内上两旁,复为篆文八字,曰‘大明宝钞,天下通行’。中图钱贯,十串为一贯。其下云:‘中书省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百五十两,仍给犯人财产。’若五百文则画钱文为五串,余如其制而递减之。”初闻这宝钞的规制时,我心里就琢磨着,这朝廷弄出这么个新玩意儿,怕是要在这市面上掀起不小的动静啊。
那一日,我正在钱庄里打着算盘,核对账目呢,就听门口一阵喧闹。抬眼望去,只见一群人围在那儿,正看着墙上新贴的告示议论纷纷。我心里好奇,便让一旁的伙计帮忙看着,自己凑过去瞧个究竟。
挤进人群一看,原来是朝廷颁布的关于造大明宝钞、推行货币改革的告示。上面写着往后这宝钞就要在民间通行了,和铜钱一块儿用,还列了好些个规矩,什么伪造者斩啦,告捕者有赏之类的。
旁边一个老者皱着眉头,嘟囔着:“这啥宝钞啊,咱平日里使惯了铜钱、银子,这新来的东西,能靠谱不?”
一个年轻后生却满是新奇地说:“嗨,朝廷推行的,想必错不了,说不定往后用着还更方便呢。”
我看着那告示,心里也是犯嘀咕,这宝钞到底是个啥样儿,咱这钱庄往后又该怎么应对呀,一时之间,满脑子都是疑问。
过了些日子,这大明宝钞开始在市面上露面了。我头一回见到那宝钞,还真是如告示里说的那般,方方正正的,青色的纸,上头印着精美的龙纹花栏,看着倒是挺气派。可来钱庄兑换的人,大多还是拿着铜钱、银子,对这宝钞持观望态度。
有一回,一个老主顾来钱庄,掏出几张宝钞,对我说道:“王福啊,你给我瞧瞧,这宝钞能兑多少银子呀,我这也是别人给的,心里没底呢。”
我接过宝钞,仔细端详了一番,笑着说:“大爷,这朝廷刚推行呢,按说和铜钱是等值使用的,不过现在大家都还不太熟,咱钱庄也得按上头的指示来,我给您按规矩兑了就是。”
那大爷还是一脸担忧,说道:“唉,就怕这东西哪天不值钱了,咱可就亏咯。”
我赶忙劝慰道:“大爷,朝廷既然大力推行,想必是有保障的,您就别太担心了。”
嘴上虽这么说,可我心里也没底呀。毕竟这新东西,谁知道往后会咋样呢。
而在朝堂之上,我虽没亲眼瞧见那场面,却也能想象出大臣们定是议论得热火朝天。
户部尚书出列,躬身说道:“陛下,这造大明宝钞虽是好事,可百姓们习惯了用铜钱、银子,要让他们接受这宝钞,怕是得费些功夫呀,还得想些法子让大伙知晓宝钞的好处才是。”
陛下微微点头,说道:“爱卿所言极是,这宝钞关乎着我大明的经济命脉,务必让百姓们安心使用,可多张贴告示,派人去宣讲,让大家明白这宝钞的便利与重要性。”
刑部尚书也上前说道:“陛下,那伪造宝钞之罪,需得严厉惩处,告示里虽说了伪造者斩,可还得加强巡查,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不敢造次呀。”
大臣们纷纷各抒己见,有的说要规定宝钞在不同交易场景中的使用细则,有的说要控制宝钞的发行量,以防出现贬值等情况,朝堂上一时热闹非凡,都在为这货币改革之事出谋划策。
我所在的钱庄,也接到了上头的吩咐,要配合朝廷宣传宝钞,并且在兑换等业务上做好示范。掌柜的把我们几个伙计召集起来,一脸严肃地说:“咱这钱庄,在应天府也是有些名头的,如今朝廷推行宝钞,咱们可得带好头,好好给百姓们讲讲这宝钞的用处,可不能出了岔子,要是惹得朝廷怪罪下来,咱这生意可就做不下去了。”
我们几个赶忙应道:“掌柜的,您放心吧,我们一定尽力。”
可这事儿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呐。起初,来问宝钞的人是不少,可大多都是半信半疑的,我们费了好大劲儿解释,有些人还是摇摇头走了,宁愿揣着那沉甸甸的铜钱。
有一回,我在钱庄门口,拿着宝钞给几个路人讲解,说得那是口干舌燥。
我笑着说:“各位大哥,您瞧这宝钞,多方便呀,出门带着也轻便,只要是朝廷认可的地方,都能当钱使,而且往后肯定会越来越普及的。”
一个路人却撇撇嘴说:“哼,说得好听,谁知道哪天这东西会不会变成废纸一张啊,咱还是信那实实在在的银子、铜钱靠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