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393年,这大明朝的天下,本已在太祖皇帝的铁腕治理下渐趋安稳,可谁能料到,一场如风暴般猛烈的大案——蓝玉案,却陡然爆发,那株连之广,波及之深,仿佛一张巨大的罗网,将无数人卷入其中,让朝野上下都陷入了一片惶恐与动荡之中,也彻底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轨迹。
《明史·蓝玉传》记载:“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瓛告玉谋反,下吏鞫讯。狱辞云:‘玉同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为变,将伺帝出耤田举事。’狱具,族诛者万五千人。”单是这简短的文字,便足以让人感受到那案子的惊悚与残酷,蓝玉,这位曾战功赫赫的大将,一朝被指谋反,牵连者竟达万余人,这等规模的大案,在大明的历史上都留下了极其浓重且血腥的一笔,而这也为围绕“1393年 我蓝玉案株连甚广”的故事搭建起了基于史实的框架,让那段满是猜忌、恐惧与无奈的历史岁月有了清晰可寻的脉络。
咱且说在这应天府里,有个名叫徐达的小吏,平日里在衙门里负责些文书记录之类的琐碎事儿,为人老实本分,胆小怕事,只想着能靠着这份差事,安稳度日,养家糊口。他对那朝堂上的风云变幻虽也有所耳闻,可总觉得离自己太过遥远,只要自己本本分分的,便不会卷入那些是非之中。
那一日,徐达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衙门,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刚坐下,便听到周围的同僚们在窃窃私语,那神情,满是惊恐与好奇。
徐达凑上前去,小声问道:“诸位,这是发生何事了呀,瞧你们这般神色?”
一位同僚压低声音说道:“徐兄,你还不知呀,昨夜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将军谋反呢,这事儿可闹大了,如今蓝玉将军已被下狱,怕是要牵连不少人呐。”
徐达一听,心中大惊,蓝玉的大名他自然是知晓的,那可是战功卓着的名将啊,怎么会谋反呢?可他也不敢多问,只是暗自思忖,这事儿怕是要让这应天府乃至整个大明都不得安宁了。
而在狱中,蓝玉被关押在那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心中满是愤恨与委屈。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为大明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怎么就被人诬陷谋反了呢?
蓝玉对着前来审讯的官员大声喊道:“我蓝玉对大明忠心耿耿,哪有什么谋反之心,定是有人陷害我,你们可不能听信那等谗言啊!”
那审讯的官员却面无表情地说道:“蓝玉,如今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是乖乖认罪吧,莫要再做无谓的挣扎了。”
蓝玉气得浑身发抖,可如今身陷囹圄,也是有口难辩,只能在心中默默祈求上苍,能还自己一个清白。
再说那朝堂之上,太祖皇帝朱元璋听闻蓝玉谋反之事后,龙颜大怒,他本就对这些手握重兵的将领心存猜忌,如今有人告发蓝玉谋反,那更是触动了他心底的那根敏感神经。
太祖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对着下方的大臣们说道:“蓝玉此人,朕向来信任有加,委以重任,却没想到他竟狼子野心,妄图谋反,朕绝不能姑息,定要彻查此事,将那同谋者一并揪出,以绝后患!”
大臣们听了,皆不敢言语,他们深知太祖此刻正在气头上,谁要是多说几句,怕是会引火烧身,只能默默听着,等待太祖下一步的旨意。
随着审讯的深入,那所谓的“证据”越来越多,可其中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又有谁能说得清楚呢。不过,太祖皇帝已然下定决心,要借此机会,狠狠打击一下那些可能威胁到皇权的势力,于是,那株连的范围便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徐达所在的衙门,也接到了命令,要协助调查与蓝玉案有关的人员。徐达看着那一份份名单,心中满是忧虑,因为那上面的许多人,他或多或少都有所耳闻,甚至有些还打过交道,如今却都成了谋反的嫌犯,这世事的变化,实在是让人难以捉摸。
有一回,徐达奉命去一位被牵连官员的家中搜查,当他带着衙役们来到那官员府邸时,只见往日里热闹的府邸,如今已是一片狼藉,家人们哭声震天,看着实在是可怜。
那官员的夫人见到徐达等人,哭着哀求道:“官爷,我家老爷一向忠心耿耿,怎会谋反呀,这定是冤枉的,求你们明察啊。”
徐达心中不忍,可又不敢违抗命令,只能无奈地说道:“夫人,我等也是奉命行事,实在是爱莫能助啊,还望您莫要为难我们。”
说罢,便硬着头皮开始搜查起来,可在这过程中,他的心情却无比沉重,想着这蓝玉案,不知还要让多少人家破人亡呀。
而在民间,这事儿更是传得沸沸扬扬,百姓们也是议论纷纷,人人自危。
在应天府的街头,几个百姓围坐在一起,谈论着此事。
一位老者捋着胡须,满脸担忧地说道:“这蓝玉案越闹越大了,如今这株连的人越来越多,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咱老百姓虽说没什么牵连,可这心里也总是不踏实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