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二十一年,大明的天下已呈盛世之象,然北疆之地却时有胡虏侵扰,边患未绝,犹如那平静湖面下潜藏的暗流,不时搅起波澜。成祖朱棣,这位雄才大略、一生征战的帝王,为保大明边疆安宁,决意发起第五次北征,欲将那北方的不安定因素彻底荡平,让大明的山河再无后顾之忧。
《明史·成祖本纪》载:“永乐二十一年夏四月,帝将北征,命工部尚书吴中、督造武刚车三万辆。八月,帝北征,发京师,皇太子监国。”寥寥数语,便道出了此次北征的大致脉络,成祖筹备武刚车,而后亲率大军从京师出发,留下皇太子监国,开启了这又一次旨在安定北疆的军事行动,也为这围绕“1423年 我和成祖第五次北征”的故事搭建起了基于史实的框架,让那段满是豪情与艰辛、关乎大明边疆稳固的历史有了清晰可寻的脉络。
我本是一名普通的神机营士卒,名唤陈虎,生得虎背熊腰,面庞黝黑,透着一股憨厚老实又坚毅的劲儿。自幼家境贫寒,为了能有口饭吃,也为了能在这世间闯出一番名堂,便投身军旅,来到了这神机营中。我为人实诚,重情重义,对同袍们那是掏心掏肺的好,可有时候也透着一股莽撞劲儿,做事儿常常不过脑子,全凭一腔热血,却也正是这样的性子,让我在这第五次北征的过程中,经历了诸多难忘之事,留下了或喜或悲的回忆,至于这一路的跌宕起伏,也只能随着那历史的风云缓缓呈现了。
出征那日,京师城外,大军集结,旌旗蔽日,士气高昂。我站在神机营的队列之中,望着眼前这威武雄壮的场面,心中既激动又紧张。身旁的同袍们,有的兴奋地谈论着此次出征能立下多少战功,有的则默默检查着自己的兵器,神色严肃。
“陈虎,你说咱这次北征,能不能把那些鞑子打得落花流水,让他们再也不敢来犯咱大明啊?”身边的好友王二拍了拍我的肩膀,咧嘴笑着问道。
我握紧了手中的火铳,用力地点点头,大声说道:“那肯定能啊,咱有圣上亲自领兵,还有这厉害的神机营,那些鞑子哪是咱们的对手,定能打得他们屁滚尿流。”
说罢,周围的同袍们都哄笑起来,那笑声在这出征的队伍中回荡,仿佛驱散了些许战前的紧张氛围。
大军开拔后,一路向北,起初还算顺利,沿途的城镇村庄,百姓们得知是天子亲征,都纷纷出来夹道相送,送上些干粮、酒水,为将士们加油鼓劲。我们这些士卒,接过百姓们递来的东西,心里暖乎乎的,觉得这一身的疲惫都减轻了不少,也越发觉得此次出征责任重大,定要保家卫国,不辜负百姓们的期望。
可越往北走,路况越发糟糕,天气也变得恶劣起来。时而狂风大作,吹得人睁不开眼,那风沙打在脸上,生疼生疼的;时而又下起倾盆大雨,道路变得泥泞不堪,行军速度大大减慢,队伍里不时传来士卒滑倒的咒骂声和战马的嘶鸣声。
一日,我们正行进在一片荒野之中,突然遭遇了鞑靼的小股骑兵袭扰。他们骑着快马,呼啸而来,朝着我们的队伍放箭,然后又迅速撤离,如此反复,扰得我们心烦意乱,却又一时难以将他们擒获。
“这帮该死的鞑子,就会使这些偷袭的伎俩,真当咱大明的军队是吃素的呀!”我气得直跺脚,冲着那远去的鞑靼骑兵背影喊道。
这时,百户长李大人高声喊道:“神机营准备,等他们下次再来,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让他们知道咱这火器的厉害!”
我们赶忙装填弹药,严阵以待。不多时,那鞑靼骑兵又冲了过来,待他们进入射程后,只听李大人一声令下:“放!”
顿时,一阵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响起,火铳齐发,那硝烟弥漫之中,鞑靼骑兵的阵脚大乱,不少马匹受惊,将骑手甩落下来,其余的见势不妙,纷纷逃窜。
“哈哈,打得好啊!看他们还敢不敢再来骚扰咱们。”我兴奋地挥舞着手中的火铳,大声欢呼着。
同袍们也都欢呼雀跃起来,这一场小小的胜利,让大家的士气又高涨了几分。
然而,北征之路哪有这般顺遂,随着深入北疆,我们遇到了更为顽强的抵抗。鞑靼的主力军队在一处山谷中设下了埋伏,当我们的大军进入山谷后,他们从两侧的山坡上冲了下来,喊杀声震天。
一时间,箭如雨下,刀光剑影,战场上一片混乱。我和同袍们虽奋力抵抗,可鞑靼人凭借着地势优势,攻势十分凶猛,我们渐渐有些招架不住了。
“兄弟们,别慌,稳住阵脚,咱们跟他们拼了!”李大人挥舞着佩刀,大声喊道。
我咬着牙,用火铳朝着冲过来的鞑靼人射击,可敌人太多了,刚打倒一个,又有好几个冲了上来。就在这时,一个鞑靼骑兵朝着我猛冲过来,手中的弯刀高高举起,眼看就要砍到我身上了。
我心中一紧,心想这下完了,可就在那千钧一发之际,身旁的王二猛地扑了过来,将我推开,那鞑靼人的弯刀砍在了他的肩膀上,鲜血顿时喷涌而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