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十年,大明朝的皇城内外,本应是一片祥和,却因宣宗皇帝的龙体欠安,而笼罩上了一层阴霾。街巷之间,百姓们交头接耳,面上皆带着几分担忧,毕竟这天下的安稳、百姓的生计,都与那九重宫阙中的天子息息相关。宫廷之中,更是气氛凝重,太医们进进出出,宫女太监们皆是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懈怠,仿佛整个皇宫都在屏息等待着什么。
据《明史·宣宗纪》记载:“十年春正月癸酉朔,不视朝,命群臣谒皇太子于文华殿。甲戌,大渐。罢采买、营造诸使。乙亥,崩于乾清宫,年三十有八。遗诏国家重务白皇太后。丁酉,皇太子即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正统元年。”寥寥数语,便道出了宣宗驾崩与英宗继位这一过渡时期的关键节点。先是宣宗在正月初便已病重,难以临朝,连那些采买、营造之类的事务都下令停止了,没几日便驾崩于乾清宫,年仅三十八岁。随后依着遗诏,诸多国家重务告知皇太后,皇太子朱祁镇得以即位,还大赦天下,开启了正统元年的新篇章,也由此为围绕“1435年 宣宗驾崩与英宗继位过渡”的故事搭建起了基于史实的框架,让那段满是权谋更迭与局势变幻、关乎大明兴衰的历史有了清晰可寻的脉络。
在京城之中,有个名叫王贵的宦官,年近四十,生得尖嘴猴腮,一双三角眼总是透着算计的光。他自幼净身入宫,在这宫中摸爬滚打多年,没学来半分忠君爱国、正直善良,倒是将那溜须拍马、挑拨离间的本事练得炉火纯青。平日里仗着自己在御膳房当差,掌管着些许采买食材的权力,便中饱私囊,以次充好,克扣银钱,那御膳房的账目在他手里,被弄得是一塌糊涂,可他却丝毫不在意,只要自己能捞着好处,哪管什么天家威严、宫廷规矩。这等恶劣的性子,在这宣宗驾崩、英宗继位的动荡时期,更是让他生出了诸多歪心思,干出了不少恶事,至于最终结局如何,也只能随着这历史的风云缓缓呈现了。
这日,王贵听闻宣宗皇帝的病情愈发严重,心中却没有半分哀伤,反倒是琢磨起了往后的日子该如何继续谋利。他暗自思忖:“哼,这皇上一旦驾崩,宫中局势必乱,到时候只要我机灵些,说不定能攀附上更有权势的主子,那好处可就更多了。”
没过几日,宣宗驾崩的消息传来,整个皇宫都陷入了一片哀痛之中,众人皆忙着操办丧事,各司其职,不敢有丝毫差池。可王贵却趁着这忙乱,又动起了歪脑筋。
御膳房为了准备丧宴,需采买大量的食材,王贵负责此事,他便暗中联系了平日里相熟的几个奸商,压低价格,采买了一批品质低劣的食材。那几个奸商起初还有些犹豫,王贵却拍着胸脯保证:“怕什么,如今这宫中上下都忙着呢,哪有心思细细查验,你们只管供货,出了事我兜着。”
等食材运进宫来,御膳房的其他太监发现这食材的质量实在太差,便对王贵说道:“王公公,这可使不得呀,如今是给大行皇帝办丧宴,用这般劣质的食材,若是被发现了,咱们可都吃罪不起啊。”
王贵却眼睛一瞪,呵斥道:“你懂什么!如今这节骨眼上,哪还顾得上这些,若是重新采买,耽误了丧宴的时辰,那才是大祸事呢,有我在,你们就别多嘴了。”众人见他这般蛮横,也不敢再多言,只能硬着头皮用这些食材准备丧宴。
而在这宫中局势变幻之时,皇太后张氏和一众大臣们正忙着安排英宗继位的诸多事宜。宫中流言蜚语也开始四处传播,有人说要另立襄王为帝,这可让皇太后心急如焚,赶忙召集大臣们到乾清宫,指着太子朱祁镇说道:“此新天子也。”群臣见状,高呼万岁,这才平息了那流言。
王贵听闻了这些事,心中却想着如何在这新君即位的过程中再捞上一笔。他见负责给太子朱祁镇送膳食的小太监小李子,为人老实,便心生一计。
王贵找到小李子,假惺惺地说:“小李子呀,如今太子即将即位,可是个大好的巴结机会,你我都是在御膳房当差,可得好好表现表现呀。”
小李子挠挠头,疑惑地问:“王公公,咱能咋表现呀?”
王贵嘿嘿一笑,压低声音说:“你下次送膳食的时候,偷偷在里面加点滋补的珍贵食材,就说是你自己掏腰包买的,太子一高兴,日后还能少了你的好处?”
小李子面露难色,说道:“王公公,这可不合规矩呀,若是被发现了,咱可就完了。”
王贵脸色一沉,威胁道:“哼,你这榆木脑袋,若是不听我的,往后在这宫中,有你好受的,我随便找点事儿,就能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小李子无奈,只得应下。可谁知,这事儿还真就出了岔子。小李子在往膳食里加食材时,被另一个太监瞧见了,那太监平日里就看不惯王贵的做派,便将此事偷偷告知了皇太后身边的嬷嬷。
嬷嬷一听,觉得此事非同小可,赶忙禀报了皇太后。皇太后一听,大怒道:“如今正是新君继位的关键时候,竟有人敢在膳食上做手脚,意图不轨,定要严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