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过程中,林羽结识了一位名叫王逸的举人,此人来自北方,性格豪爽,学识渊博,两人颇为投缘,常常一起探讨文章。王逸笑着对林羽说:“林兄,这京师的会试可不比乡试,那竞争可谓是激烈万分,咱们可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呀。”林羽点头称是,说道:“王兄说得没错,我等当全力以赴,不负这多年的寒窗苦读。”
随着会试日子的临近,众人的心情也越发紧张起来。终于,会试的日子到了,众人纷纷踏入那威严的考场。此次的考题难度明显增加,林羽看着考题,眉头紧皱,苦苦思索着思路。但他很快静下心来,凭借着扎实的学识,一点点梳理着文章脉络,艰难地书写着答案。
待到交卷出了考场,林羽却没了乡试时的那份自信,他心中隐隐觉得自己此次发挥得并不理想,心中满是忧虑。
几日后,会试的结果公布,林羽怀着忐忑的心情去查看榜单,却发现自己名落孙山,那一刻,他只感觉如遭雷击,整个人都呆住了。旁边的王逸看到林羽这般模样,赶忙安慰道:“林兄,莫要气馁,这科举本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此次失利,下次还有机会呀。”林羽强忍着心中的失落,挤出一丝笑容道:“王兄,多谢你安慰,我没事,只是有些遗憾罢了。”
回到居所后,林羽将自己关在房中,心中满是痛苦与自责,他觉得自己辜负了家人的期望,也对不起自己多年的努力。可就在他沉浸在悲伤之中时,却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
原来是一些落榜的举人,心中愤懑不平,觉得此次会试的评判有失公允,竟联合起来准备去官府闹事,讨要说法。有人来劝林羽也一同前去,林羽心中虽也有怨气,可他深知这样做不妥,便劝道:“诸位兄台,科举自有其规制,考官们也是秉持公心评判,咱们此次落榜,当是自身学识不足,怎能去闹事呢,这若是传出去,反倒坏了咱们读书人的名声。”
可那些人哪听得进去,依旧吵吵嚷嚷地朝着官府去了。林羽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无奈地叹了口气。没过多久,那些闹事的举人便被官兵抓了回来,一个个被打得皮开肉绽,还被警告若再敢闹事,便永远不许再参加科举。
林羽看着这一幕,心中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冲动行事,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要继续努力,通过正当途径考取功名的决心。
此后,林羽依旧留在京师,一边在书院中帮着先生做些杂事,赚取些生活费用,一边继续刻苦读书,准备下一次的科举。
时光荏苒,又过了三年,科举之期再次来临。林羽带着满满的信心再次踏入会试考场,此次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训,答题时更加沉稳谨慎,文章写得也是精妙绝伦。
待会试结果公布,林羽终于如愿以偿地中了进士,那一刻,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多年的艰辛与付出都化作了这无尽的喜悦。
中了进士后,林羽便等待着殿试的到来。殿试那日,他身着崭新的官服,踏入那宏伟的宫殿,见到了天子威严的面容。在殿试中,林羽凭借着自己的才华与学识,应对自如,深得皇帝赏识,最终被点为二甲进士,赐了个不错的官职,可谓是功成名就,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
然而,官场的生活却并非如林羽想象的那般顺遂。他初入官场,秉持着自己的正直之心,想要为百姓做些实事,可这却触动了一些贪官污吏的利益。
有一回,林羽发现上司在一桩水利工程的拨款上中饱私囊,他气愤不已,便写了奏章,准备向朝廷弹劾。可还没等他将奏章递上去,上司便知晓了他的举动,当下便找了个借口,将他贬到了一个偏远的小县城做知县,美其名曰让他去历练历练。
林羽虽心中愤懑,可也无可奈何,只得收拾行囊,前往那偏远之地赴任。到了那小县城,林羽发现这里民生凋敝,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可官府却依旧横征暴敛,他心中大为不忍,决心要改变这一现状。
于是,他亲自走访乡间,了解百姓的疾苦,又制定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减免赋税,兴修水利,还大力整治当地的吏治,将那些鱼肉百姓的官吏一一惩处。
起初,百姓们对这位新来的知县半信半疑,可随着林羽的政策逐渐实施,大家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便对他越发拥护,县城的面貌也渐渐有了改观。
然而,林羽的这些举动却再次得罪了一些权贵。他们暗中联合起来,向朝廷诬告林羽,说他在地方上结党营私,意图谋反。朝廷听闻后,大为震惊,便派了钦差前来调查。
那钦差收了权贵们的贿赂,根本不听林羽的辩解,便要将他押解回京问罪。林羽据理力争,可却无济于事,最终还是被押回了京师。
到了京师后,林羽被关进了大牢,受尽了折磨,可他心中始终坚信自己的清白,盼着朝廷能还他一个公道。
就在林羽几乎绝望之时,事情却又出现了转机。原来,当初与他一同参加科举的王逸如今在朝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听闻林羽的遭遇后,他四处奔走,联络了一些正直的大臣,向皇帝陈明了真相,又拿出了林羽在地方上为百姓做实事的诸多证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