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九年,大明的京城笼罩在一片别样的氛围之中。历经岁月的洗礼,那巍峨的宫殿建筑虽依旧彰显着皇家的威严,可不少地方也已显露出破败之象。殿宇的飞檐有的掉了漆,琉璃瓦也有了些许残缺,宫墙的砖石历经风雨,斑驳陆离,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与岁月的沧桑。毕竟这宫殿乃是天子起居、处理朝政之所,关乎着皇家的体面与朝廷的威严,如今这般模样,自是亟待修缮一番,也好让这大明的中枢之地重焕光彩。
据《明史·舆服志》记载:“景泰间,京城宫殿多有损坏,上悯其旧,敕令工部召集良工巧匠,采办精良物料,悉心修缮,期复其宏伟壮丽之貌,以彰国威,安社稷也。”短短数语,便道出了当时宫殿建筑的状况以及朝廷的举措。皇帝念及宫殿的陈旧损坏,下令工部召集能工巧匠,准备好优质的物料,用心去修缮,期望再现其往日的宏伟壮丽,以此来彰显国家的威严,安定社稷,也由此为这围绕着修缮京城宫殿建筑的故事搭建起了基于史实的框架,让那段满是忙碌与故事的历史进程有了清晰可依的脉络。
在京城之中,住着一位名叫苏锦儿的年轻绣娘,年方二八,生得眉清目秀,唇红齿白,一双巧手更是灵动非凡。她自幼便跟着母亲学习刺绣,那针线在她手中仿佛有了灵性,绣出的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皆栩栩如生,在这京城的绣坊之中也算是小有名气。苏锦儿性格温婉,心地善良,平日里话虽不多,可做起事来却极为认真细致,对那朝堂之事原本只是偶尔听闻,觉得与自己这刺绣营生相隔甚远,可命运的丝线却悄然将她卷入了这场关乎京城宫殿修缮的大事之中,让她的生活自此与那高大的宫墙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日,苏锦儿如往常一般在绣坊里忙碌着,正精心绣着一幅牡丹图,那艳丽的牡丹在她的针线下逐渐绽放开来,煞是好看。这时,绣坊的坊主见她绣得入神,便笑着走过来打趣道:“锦儿啊,你这手艺愈发精湛了,若是让宫里的贵人瞧见了,保不准会把你召进宫去专门为她们刺绣呢。”苏锦儿听了,脸上微微一红,轻声说道:“坊主说笑了,我只愿能在这坊里安心刺绣,把这手艺练得更好些便足矣。”
正说着,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苏锦儿好奇地抬眼望去,只见几个身着官服的人正与街边的百姓说着什么,周围围聚了不少人,都在交头接耳地议论着。她心中好奇,便向坊主告了个假,出门去瞧个究竟。凑近一听,原来是工部的官员在传达朝廷要修缮京城宫殿的消息,说是需要招募不少工匠,还有征集各类物料,若有能工巧匠或者知晓哪儿有好材料的,都可去工部报备。
苏锦儿听着,心中虽觉得这事儿与自己关系不大,可也为这即将到来的大工程感到新奇。回到绣坊后,她便与其他绣娘说起了此事,一位年长些的绣娘感叹道:“这宫殿修缮可是个大工程呀,也不知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呢,不过修缮好了,咱这京城看着也更气派不是。”众人皆点头称是。
没过几日,苏锦儿的父亲,一位老木匠,被工部招募去参与宫殿修缮了。父亲临去时,拍了拍苏锦儿的肩膀,说道:“锦儿啊,为父去给朝廷干活儿了,这可是个荣耀的事儿,你在家好好照顾自己,等为父回来。”苏锦儿乖巧地点点头,眼中却满是担忧,毕竟这宫殿修缮工程浩大,她怕父亲太过劳累,可又知道这是父亲的职责,只能默默祈祷一切顺利。
父亲去了宫殿修缮的工地后,苏锦儿时常惦记着,一有空闲便会做些好吃的,送去给父亲。那工地之上,一片繁忙景象,工匠们各司其职,有搬石料的,有雕琢木材的,还有在绘制修缮图纸的,大家都忙得热火朝天。苏锦儿每次去,都能看到父亲和其他工匠们专注的神情,他们对待这宫殿修缮之事,可谓是一丝不苟,每一处细节都力求完美。
有一回,苏锦儿去送吃食时,正瞧见一群工匠围在一起,似乎在争论着什么。她走近一听,原来是在讨论宫殿一处殿宇的飞檐该如何修复,一位老工匠坚持要用传统的榫卯工艺,觉得这样才能坚固耐用且符合古制;可另一位年轻些的工匠则认为可以尝试些新的拼接方法,能节省时间和材料。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这时,负责监管工程的工部官员走了过来,皱着眉头说道:“都莫要争了,这宫殿修缮可不是小事,需得慎重。既要保证质量,又要按时完工,你们且说说各自的道理,咱们再商议个妥善之法。”老工匠率先说道:“大人,这榫卯工艺乃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用在这宫殿上,那是再合适不过了,虽说费些功夫,可保准能让这飞檐经得住风雨,几十年都不会坏呀。”年轻工匠也赶忙说道:“大人,小的也知晓榫卯工艺好,可如今工期紧,若用新的拼接方法,小的有把握能在保证牢固的前提下,加快进度,还能节省些木料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