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完此事后,苏景阳担心作战计划已经泄露,鞑靼人会有所防备,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决定还是按原计划行事,只是更加谨慎小心了些。
终于,到了出兵的日子,苏景阳亲自率领大军朝着河套地区进发。按照计划,一支由赵虎带领的千人队伍作为佯攻部队,率先朝着黑风谷正面冲去,一时间喊杀声震天,鞑靼人果然被吸引了过来,纷纷拿起武器,迎击明军。
而苏景阳则带着精锐的主力部队,绕道山谷后方,悄悄摸了上去。当他们抵达预定位置后,苏景阳一声令下,明军如猛虎下山般朝着鞑靼人冲了过去。鞑靼人正与正面的明军打得激烈,没料到后方会突然杀出一支生力军,顿时阵脚大乱,被杀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这一战,明军大获全胜,斩杀鞑靼人数百人,缴获了大量的牛羊和财物,还解救了不少被掳掠的百姓。苏景阳看着那得胜归来的将士们,心中满是欣慰,对众人说道:“诸位将士今日奋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着实不易,只是这河套地区的鞑靼人根基未除,往后咱们还需继续努力,彻底将他们赶出此地,还我大明边境安宁。”
百姓们得知明军打了胜仗,纷纷涌上街头,夹道欢迎,欢呼声、赞扬声不绝于耳。苏景阳等人在这欢呼声中,却没有丝毫懈怠,他们知道,这只是暂时缓解了河套地区的局势,要想长治久安,还得从长计议。
在朝廷这边,听闻榆林卫取得了胜利,龙颜大悦,对苏景阳等将士进行了嘉奖,同时也在商讨下一步对河套地区的应对之策。有的大臣主张乘胜追击,继续出兵,彻底剿灭河套地区的鞑靼势力;可也有大臣担心,若大规模出兵,耗费巨大,且深入河套作战,明军对地形不熟,万一陷入困境,反而得不偿失。
朝堂上为此争论不休,最终决定先派遣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率领一支大军前往榆林卫,与苏景阳等人会合,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同时,加强边境地区的防御工事建设,以防鞑靼人再次大规模侵扰。
那老将名叫陈安国,为人沉稳,久经沙场,他带着大军来到榆林卫后,先是与苏景阳等人详细了解了河套地区的情况,又亲自去边境勘察了地形,而后说道:“苏指挥使,如今这河套局势虽经此一役有所缓和,可那鞑靼人必定不会善罢甘休,咱们既要做好防御,又要寻机再次出击,削弱他们的力量,不过这作战之事,还得谨慎谋划,不可贸然行动啊。”苏景阳点头称是,心中对这位老将也颇为敬重,两人便一同商议起后续的策略来。
在商讨的过程中,对于是主动出击还是以守为主,又产生了分歧。苏景阳觉得应当主动出击,趁着鞑靼人新败,士气低落,继续打击他们,让他们不敢再轻易踏足河套;而陈安国则认为,当下应先巩固边防,训练士兵,等时机成熟,有十足把握了再出兵,毕竟打仗不是儿戏,需步步为营。
两人各抒己见,僵持不下,这时,一位当地的谋士站了出来,说道:“二位大人,依在下之见,咱们不妨双管齐下,一边加强边境防御,修筑堡垒、烽火台等工事,让鞑靼人难以突破;另一边派出小股精锐部队,不时地去骚扰鞑靼人的营地,让他们疲于应对,如此既能保证我方安全,又能慢慢消耗他们的力量,不知二位大人意下如何?”
苏景阳和陈安国听了,觉得此计颇为巧妙,便决定依计而行。于是,榆林卫的士兵们在边境地区忙碌起来,有的搬运石料修筑堡垒,有的搭建烽火台,而小股的明军精锐则时不时地深入河套,偷袭鞑靼人的营帐,抢夺他们的粮草,搅得鞑靼人不得安宁。
日子一天天过去,在明军的这番应对之下,河套地区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鞑靼人虽仍时有侵扰,但规模都不大,且每次都被明军击退,损失惨重。边境的百姓们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活,开始安心耕种放牧,商贸往来也慢慢多了起来。
苏景阳看着这一切的变化,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这来之不易的安稳是众多将士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往后还需时刻警惕,守护好这片土地。
在这同一时期,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着各自的边境地区局势与应对之策,且与大明河套地区局势与应对有着诸多关联与可比之处。
在朝鲜李朝,当时北方边境与女真人等部落相邻,时常有小规模的冲突发生,边境局势较为紧张。朝鲜朝廷采取了修筑山城、烽火台等防御工事的方式加强边防,同时派遣军队驻守,并且还通过与女真人进行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等手段,试图缓和双方的关系,避免大规模的战争爆发。与大明河套地区先是武力对抗,后又采取防御与骚扰相结合的策略不同,朝鲜更侧重于通过外交和文化手段来化解边境矛盾,体现出不同国家在面对边境问题时的不同理念和处理方式,不过目的都是为了保障边境地区的稳定和百姓的生活安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