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法因缘生”只是讲到人生的表面,所以佛陀必须讲真话了:其实这些都是生灭的假相,都可以改变的。因为我们的本质是清净,本来是离一切相的,人生的本质是没有什么因缘不因缘。这样子,当我们把整个诸法因缘生回归到一念心性的时候,这些差别相就抹平了。原来生命可以重新塑造,不管你过去是阿罗汉、是辟支佛、是菩萨,都可以重新调整。
所以,法华会上佛陀就开权显实,从“诸法因缘生”而谈到了“万法唯是一心”。我们已开始站到生命的核心来修行了,而不是站在生命的表层来修行。这个是《法华经》最高明的地方,就是,从站在因缘的角度来修学、顺着我们过去的因缘走,而回归到真如本性,来重新出发。这样子讲,我们就知道这个因缘生跟万法唯是一心的关系,是一个表象跟本体的关系。
【学员问题】当我们学习了《法华经》,要如何将权法融入实法中,具体操作如何?
【师父答疑】权法融入实法,整个<方便品>,就是在讲这个观念,会权入实。所以,这个题目弄懂了,你<方便品>整个意思就懂了。
这个权法就是从因缘累积出来的功德,这些功德佛陀并没有反对。比方说你过去的因缘,你亲近的道场是一个人天乘的道场,喜欢做义工,喜欢做布施,喜欢做一些持戒等等,都没关系,总而言之你的资粮都可以成就的。但是你要做一个动作,请把你过去的、没有学《法华经》的资粮会归到一念心性。
怎么会归呢?这地方有三个重点,这个很重要!
第一个,你要会归心性,你要先建立你心中的心性,要发明一念心性。你心中没有心性,你往哪会归呢?我问你怎么个会归呢?会归一念心性,第一个,“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你要把你的清净心找出来,离相清净。
我想我们从《法华经》的角度来看我们生命的相状,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最清楚了:我们的人生,是成也相状,败也相状。你看每一个人成功,他心中一定有相状。成功人士他如果心中没有一个相状来带动他,他不会产生那么大的动力的。他为什么能够比一般人更努力?“仁者心中,必有一物。”他一定有一个财富的相状、名声的相状,或者他为了眷属而努力。他今天心中如果没有一个特定的相状,他不可能产生那么大的前进动力的。你说,欸,我心中都没有相状。所以你很平凡,是吧?你“没有相状”表示你有很多相状,你只是“没有特定的相状”。
你看阿罗汉他为什么能够成就涅盘?阿罗汉不容易,他要息诸缘务,他思惟苦谛。如果没有一个涅盘的相状来支持他,他愿意这样做吗?菩萨为了布施,今天老虎在前面,老虎饥饿快死掉了,菩萨可以跳下去把身体喂它。他凭什么做这件事情?他凭什么说“我不爱身命,但惜无上道”?他心中是有相状,他有一种功德相。他想,我这个生命也就短短几十年,迟早得死,我就用我的身体去换这个功德!他心中没有相状,他做得到吗?
诸位!为什么说“成也相状”呢?我们不讲凡夫的相状,凡夫这种名闻利养就不说了。三乘人今天之所以能够达到一定的成果,阿罗汉、辟支佛乃至于权教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今天走到法华会上,心中各有各的专注的相状,一个涅盘的相状、功德的相状。所以说,前半段走的是“成也相状”。
但是,相状的操作如果没有建立在一念的清净心的基础,它就把你框住了,就是你这个人就定型了。所以为什么说“败也相状”?我们看佛陀,佛陀为什么于法自在?佛陀没有固定的相状,所以他能够变现一切的相状。“佛为法王,于法自在。”凭什么说他能够自在,其他人不自在?因为佛陀一开始的心中,就建立在没有相状的基础来修行,所以他能够自在。
所以诸位!你修行的立足点很重要,就是第一个因地。你如果因地就是有相状,你这个人越走就越固定了,你就这个相状了,你没法改了。你自己做出一个相状,你自己跳进去!就像水,本来是没有相状,你把它往杯子一倒,哦,这个水有相状了,除非你把杯子拿掉。所以说,诸位,你学《法华经》以后,第一件事情,我不管你有什么过去,不管你是从什么道场而来,不管谁教过你什么,请你先把相状放下。否则这个成佛之道你就没法走了。先走出过去的相状,离一切相,找到你的真如本性,这是一个重新开始的生命。
当然,这个心性不是只有离一切相,它是清净心,它离相,但是还得要具足。“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它还要什么?它有一种造作的功能。你说我没有相状,但是我的心很沉闷。那你这个叫做偏空闇证,你这个是闇钝相。所以你看那个怀让禅师,他开悟以后遇到六祖大师,他说:“说似一物即不中。”欸,这个清净心离相。六祖大师高人,还是继续问:“还有修证否?”他答:“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可以!就是说,当你离相清净的时候,你还要看看你这个心有没有造作的功能。这个难就难在,它必须要离相清净,无所得;它还得无所不能,它要有功能。就是它是一种“相状拿掉,功能保存”。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也是最重要的事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