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九十三面,我们看壬二的“重颂”。
这一段是讲到〈譬喻品〉,所谓的三界火宅。那么三界火宅佛陀用两段来说明,一个是长行,第二个是重颂。长行的意思主要是讲到释迦牟尼佛跟弟子之间相互的一个互动关系,说我们每一个众生都有两套“房子”:
一套是真如之宅,我们众生本具的真如佛性。因地叫做一念心性,果地叫做清净法身。这个房子不但高大,而且具足功德庄严,这是我们原来的家。
另外一套房子就是三界之宅。我们由于过去的业力,会在三界得一个五蕴的色受想行识的果报体,这个是我们现在的家。这个家的特色是,它有快乐,但也有痛苦。我们为了追求快乐,必须受到老病死的折磨。
所以我们基本上就两个“家”:一个是我们真正的家,一个是我们暂时住的房子。
我们凡夫的心态是这样,我们喜欢在三界之宅待着。为什么呢?虽然有老病死,但是它有种种的快乐,有种种的游戏。所以我们虽然受了老病死的折磨,但是我们不怕。这是我们凡夫的心态,只看眼前,不看未来。所以佛陀慈悲就来到了我们三界之宅,陪着我们成长,陪着我们,告诉我们说,这个房子你别待了,你还是回家吧,家里面有功德庄严。但对我们凡夫来说,功德庄严是比较遥远的,追求快乐对我们来说是比较贴近的。这是根机的问题。所以佛陀说,好,你享受快乐也没事,那你就边享受快乐边学佛。所以佛陀就施设种种的法门来教导我们如何回家。佛陀生生世世,一而再、再而三地来到三界,示现八相成道。而我们就在三界里面,一方面享受世间的快乐,一方面修学佛法。
直到有一天,佛陀离开我们一段时间以后再回到三界,突然间产生了变化,佛陀看到这个三界起火了,这个时候“生大惊怖”。也就是说,佛陀一开始都是鼓励我们直接回家,但是当佛陀看到火以后,他深入地思惟一件事情,说是“若但赞佛乘,众生没在苦,破法不信故,坠于三恶道”。也就是说,当我们的三界果报体从寿命八万四千岁一直递减到两万岁以内,乃至于到八十岁的时候,这个三恶道的危机出现了。
诸位!佛陀可以陪我们成长,但是佛陀画一条底限,就是你不准给我堕三恶道。这是佛陀的底限。所以佛陀看到三恶道的危机出现的时候,就生起大惊怖,然后改变了他的教育策略。佛陀暂时不要我们回家了,佛陀就跟我们说,你不就是要快乐吗?我的佛法里面多的是快乐,比方说涅盘寂静乐。你要是喜欢修小乘法,我们也有,你安住在寂静当中,身心世界也出现无量的快乐让你享受;你要是发了菩提心,走大乘佛法,我们也有菩提觉法乐,大乘的法乐让你修学。所以佛陀不再讲“功德庄严”这四个字了,开始用快乐来摄受我们。为什么?因为时间紧迫,大火已经生起,三恶道危机出现了。
诸位弟子们知道我们不用追求功德庄严,可以追求快乐,那刚好满足我们的心愿。所以这个法一旦投机,他就会主动地去追求。所以大家就争相走出三界之宅,来到了空地。从三界的火宅到真如本性,佛陀设立了一个中间的休息站,就是“我空”的真理。这个地方没有火,但是也没有功德庄严。所以佛陀的意思怎么样?先免除灾难,保住不堕三恶道,保住你的善根。
三乘的弟子来到了空地以后,就坐在空地休息,至少没有火了!他们就跟佛陀说,您当初答应我们的羊车、鹿车、牛车呢?佛陀这个时候从仓库里面开出了又高又大的大白牛车。他说你上去坐,我当初答应你的快乐也是有,另外还有功德庄严。佛陀意思就是说,其实享受快乐跟成就功德庄严是不冲突的。所以三乘的诸子搭上了大白牛车,就快乐地回家了。
这个就是佛陀所谓的两阶段的救拔:第一阶段先免除灾难,离开三界;第二阶段就是等赐大车,直趋佛道。前面的长行文就是在讲这个观念,佛陀为什么要“为实施权”,又如何“开权显实”。
壬二、重颂 分二:癸一、颂立喻;癸二、颂合法
长行文有一段是没有交代的,就是:佛陀离开一段时间,在两千五百年前又来到娑婆世界,看到三界起火了,他为什么生大惊怖、他为什么要改变策略?就是说,到底这个火产生了一个什么样的伤害,佛陀并没有讲,在长行没有讲。
就是说,他当初看到了火,是为什么生大惊怖,到底这个火对我们产生一个多大的影响,这一点佛陀在重颂里面会详细地说明。就是,前面的长行文里面没有交代的,这个火灾带给我们的伤害是什么、为什么这个火灾一起就容易堕三恶道,佛陀必须在重颂里面再加以说明。
好,我们看经文。壬二的重颂分两段。
癸一、颂立喻 分二:子一、颂总喻;子二、颂别喻
先讲出这个譬喻。那么譬喻当中,先讲这个总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