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沿着古运河畔徐徐而行,阳光宛如碎金般洒落在河面上,波光粼粼,恰似一条流动的银河。每一道波光都像是岁月的使者,闪烁着古老而神秘的光芒,在水面上欢快地跳跃着。河岸两旁,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宛如少女的发丝,轻拂着水面,泛起层层细微的涟漪,仿佛是大自然这位丹青妙手用最温柔的笔触,精心描绘出的一幅灵动画卷。微风轻轻拂过,带着丝丝清凉,如同情人的低语,还送来了远处若有若无的欢笑声和悠扬婉转的戏曲声,宛如天籁之音,在空气中飘荡。
林宇身旁走着一位当地的老学者,他们是在运河边不期而遇的。老学者目光深邃如渊,静静地凝视着运河,那目光中仿佛藏着千年的故事。他缓缓开口,声音带着岁月的沧桑:“年轻人,你可知晓?这运河于常州而言,绝非仅是一条寻常之河,它乃常州之灵魂所在,是常州文化的生命之泉啊。‘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这运河自建成,便承载着无数的使命,滋养着沿岸的城市,我们常州更是受其恩泽。”
林宇满是好奇地望向老学者,眼中闪烁着求知的渴望:“爷爷,您为何这般说呢?”
老学者微微一笑,眼中光芒闪动,宛如星辰:“你瞧这河之两岸,自远古以来,人们便依河而居。河边的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无数先人的足迹;每一寸土地,都烙印着往昔岁月的记忆。运河恰似一条神奇的纽带,将常州各个角落、不同时代的文化紧密相连,编织成一幅五彩斑斓的文化锦缎。‘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我们常州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运河边的生活,是诗意与烟火气的交织。”
他们踱步至一座古老的石桥边,石桥栏杆上岁月的斑驳清晰可见,却依然坚固如初,宛如一位坚毅的老者,默默守护着运河。老学者伸出手,轻轻抚摸着栏杆,像是在抚摸着岁月的纹理,说道:“这座桥啊,不知见证了多少代人的悲欢离合。曾几何时,那些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画,留下千古名篇。就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描绘的那般意境,这里虽非二十四桥,却也有相似的浪漫。商人们带着满船的货物从这里经过,开启他们追逐财富的梦想之旅;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在桥上嬉笑玩耍,他们的笑声仿佛还在空气中回荡。这里的每一处,都诉说着常州人的生活百态,宛如一部生动鲜活的民俗画卷。”
林宇沉浸在老学者描绘的画面中,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仿佛能穿越时空,看到那些美好的场景:“爷爷,那定是如梦幻般美好的画面,就像一首悠扬的田园牧歌,让人陶醉其中。”
老学者点头称是,目光中透着深深的眷恋:“是啊,运河孕育了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每逢佳节,河面上便会有各式各样的游船,宛如水上的花朵竞相绽放。船上的人们身着盛装,载歌载舞,欢声笑语洒满整个河面。两岸则挤满了观看的百姓,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种热闹非凡的氛围,即便岁月流转,如今想来,依然令人心驰神往。而且啊,运河边的建筑风格亦深受其影响。你看那些白墙黑瓦的民居,它们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运河两岸,恰似一颗颗明珠镶嵌其中。它们的布局和设计皆巧妙地考虑到了运河的因素,与运河相映成趣,浑然一体。‘小桥流水人家’,这便是我们运河边最真实的写照。”
林宇仔细端详着那些民居,只见它们或临水而建,或依岸而筑,门前有的还静静停靠着小船,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往昔水运的繁华盛景:“爷爷,这些民居真的别具韵味,它们与运河相互依存,就像鱼和水一般,缺了谁都不行。感觉它们本身就是运河文化的一部分。”
老学者笑意更浓,眼中满是赞许:“没错,这种交融深入骨髓,宛如生命之血在常州文化的躯体中流淌。就连房屋上的雕刻、绘画,也多与运河息息相关。你瞧那木雕上,有的刻着渔夫在河中悠然捕鱼的场景,渔网里满是活蹦乱跳的鱼儿,恰似‘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宁静画面;有的则刻着船只在波涛中航行的画面,船帆鼓满了风,勇往直前,如同‘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豪迈。这些都是运河文化在建筑艺术上的生动体现,每一刀每一划都倾注了工匠们对运河的深情厚意。”
他们继续前行,迎面遇到一位正在河边写生的画家。画家全神贯注地盯着眼前的景色,手中的画笔如同灵动的精灵,在画板上翩翩起舞。
林宇走上前去,轻声问道:“您在画运河吗?”
画家抬起头,眼中闪烁着热情的光芒:“是啊,这运河就像一座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有着无穷的魅力。它的每一个角度、每一个瞬间都似一颗璀璨的明珠,值得我用画笔去捕捉、去记录。我已在此流连数日,每一次凝视,都能发现新的美丽与神秘。‘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运河在不同的天气下,有着不同的韵味,都让我着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