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忆登基之后,深知肩上责任重大,每日都勤勉地处理朝政,不敢有丝毫懈怠。永琪和小燕子也时常进宫,在一旁协助他,为他出谋划策。
一日,早朝过后,绵忆回到御书房,眉头微皱,似有心事。永琪见状,问道:“忆儿,今日可是遇到了什么难题?你不妨与爹爹说说。”
绵忆叹了口气,说道:“爹爹,如今虽边境暂稳,可国内多地却出现了灾荒,粮食收成锐减,百姓们生活困苦不堪,儿臣正愁该如何妥善解决此事呢。”
小燕子在一旁听了,着急地说:“哎呀,那可怎么办呀?百姓们没粮食吃可不行啊,忆儿,咱们得赶紧想办法救济他们呀。”
绵忆点点头,说道:“儿臣已下令开仓放粮,可这也只是杯水车薪,还得从长计议,想办法让各地恢复生产才是。”
永琪思索片刻后说:“忆儿,依我看,当务之急是先派官员去各地查看灾情,统计受灾的具体情况,然后组织百姓们进行自救,比如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朝廷再拨些银子下去,助他们购买种子、农具等。”
绵忆觉得有理,立刻安排了下去,选派了一批得力又清廉的官员前往受灾地区。
过了些时日,派出去的官员陆续传回消息,说是灾荒情况比想象中还要严重,不仅粮食短缺,还出现了疫病的苗头,百姓们人心惶惶。
绵忆心急如焚,赶忙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一位大臣建议道:“皇上,如今这情况,可招募各地的名医前往灾区,遏制疫病蔓延,同时,向周边未受灾的地区征集粮食,统一调配运往灾区,只是这需要耗费大量的银钱,还望皇上定夺。”
绵忆毫不犹豫地说:“当下百姓的性命最为重要,不管耗费多少银钱,只要能解决灾情,都值得。即刻下旨,按爱卿所言去办,朕要让百姓们知道,朝廷不会弃他们于不顾。”
永琪和小燕子也没闲着,他们亲自去民间招募医生,还带头捐出了自己的部分积蓄,号召京城的达官贵人一同相助。
小燕子拉着永琪,在京城的街道上一家家地劝说,遇到一位富商,她恳切地说:“这位老爷,如今灾区的百姓们正受苦呢,您行行好,捐些钱财或者粮食吧,这可是积德行善的大好事呀。”
那富商有些犹豫,永琪在一旁说道:“您今日的善举,朝廷都会铭记,日后若有需要,定当有所回报,还望您莫要迟疑了。”
在他们的努力下,总算筹集到了不少物资和银钱,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
而在灾区,一位年轻的官员,名叫苏然,他尽心尽力地组织百姓们修建水利工程,可当地的一些地主却不愿意配合,觉得这会损害他们的利益。
苏然找到那些地主,义正言辞地说:“各位,如今灾荒当头,若不修水利,来年依旧没有收成,大家都没好日子过,还望你们能以大局为重啊。”
地主们却不以为然,其中一个傲慢地说:“哼,我们可不管那些,这地是我们的,凭什么听你的,让我们出钱出力啊。”
苏然无奈,只能上报情况,绵忆得知后,下令严惩那些阻碍救灾的地主,将他们的部分田地暂时收归官府,用以安置受灾的百姓,这才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下去。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灾区的疫病得到了控制,粮食也开始重新播种,百姓们对朝廷感恩戴德,纷纷称赞绵忆是个好皇帝。
绵忆听闻后,对永琪和小燕子说:“爹爹、娘亲,看到百姓们能渐渐好起来,儿臣这心里才踏实些,不过这也让儿臣明白,这治理国家,真是一刻都不能放松啊。”
永琪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忆儿,你做得很好,能心系百姓,又果断行事,这便是一个好皇帝该有的样子。”
可就在国内灾情刚有好转之时,边疆又传来了消息,说是有几个部落联合起来,想要趁着大清忙于救灾,无暇顾及边疆,侵扰边境,抢夺财物。
绵忆大怒,说道:“这些人实在是太过分了,朕刚让百姓过上几天安稳日子,他们就来捣乱,绝不能轻饶。”
永琪建议道:“忆儿,这次咱们不妨先派使者去和他们交涉,警告他们若敢进犯,定让他们付出惨重的代价,同时,暗中调兵遣将,做好作战的准备,若是他们不听劝,咱们也好迅速应对。”
绵忆采纳了永琪的建议,派了一位能说会道的使者前往边疆部落。那使者见到部落首领后,说道:“各位首领,我大清向来与你们友好相处,如今虽国内有些灾情,但也不是你们能随意侵犯的,若是你们此刻收手,我大清可既往不咎,若执迷不悟,我大清的铁骑定不会放过你们。”
可那些部落首领却小瞧了大清,根本不听劝告,还扣押了使者,公然进犯边境。
绵忆得知后,立刻下旨,让永琪带兵出征,永琪领命,披上战甲,准备出发。
小燕子虽然担心,却还是鼓励道:“永琪,你去吧,我相信你一定能再次打胜仗回来的,你可要小心啊,我和忆儿等你凯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