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川柏、卢照邻、李四郎推着一辆独轮板车走出江都城。
张远志借出医馆的板车,找到几个进城买东西的同村人和他们同行。
虽然张家湾所在的南门里距离城门很近,可是几个少年推着一车东西……连人带货都在诱人犯罪啊!
板车上主要是李四和卢照邻的物品,张川柏的很少。
卖牙膏挣的钱,大兄带着他去买笔墨纸,结果发现钱不经花!
普通的纸一百张60文,更好的纸一张3文,墨15文一两,毛笔20文一管……
本来还想给阿娘买礼物,看上一面漂亮的铜镜,一问价2000文,吓得张川柏落荒而逃。
“15文能买一斗米,500文一匹绢,铜钱的购买力很强啊……怎么读书人的东西这么贵!”张川柏唉声叹气。
铜镜就不说了,毕竟是铜做的。
想一想,阿耶要供三个儿子读书识字,需要多大的决心!
卢照邻安慰:“你卖牙膏是细水长流,能补贴笔墨。若家具图纸卖个好价,短期内就不缺钱了吧?”
“但愿如此!若是不行,我想想其他办法。”张川柏认真琢磨。
拜师成功后,读书的花销肯定增多……
不可能笔墨纸砚都蹭老师和同窗的吧?
进城得吃饭,不可能次次自带干粮?也不好总是去医馆蹭吃蹭喝。
曹夫子是“文选学”的开山祖师,做学生的至少得抄全套《文选》。
那得花多少钱啊!
三只小猪养大全卖了,只怕都不够。
李四在一旁听着,正色说:“少年人应该全心读书,不要把心思花在谋利上。你做农具花费许多心思,再琢磨挣钱,还怎么读书?”
“李兄言之有理。”张川柏顺着李四。
……不要跟意见不同的人争执,赢了又没奖励。
李四一听就知道张川柏没听进去,微微摇头……这个(未来)小师弟,还得慢慢教。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什么都想做,最后什么都做不好。
张川柏看看李四,笑着转移话题:“我有个朋友,他未来的儿子很有名。有名的原因呢,一个伟大的诗人以其名字写了一首诗……”
李善,北海太守李邕的父亲。
伟大的诗人李白有一首《上李邕》,开篇就惊才绝艳“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未来的儿子?”李四嘴角抽搐。
什么意思?
张川柏却不解释,看向卢照邻说:“卢兄,你将来给我写一首诗,叫《赠张川柏》、《别张三》或者《江南逢张川柏》……好不好?”
“为何?”卢照邻好像明白,又好像不理解。
张川柏朗声说:“你将来出名了,我借你的名字青史留名啊!”
……就问有多少人羡慕汪伦!
卢照邻“噗嗤”笑道:“你每日都想些什么?好!难为你看得起我!我将来若真的有名,就给你写!”
“多谢多谢!”张川柏高高兴兴。
李四:“……你不问问我?”
张川柏:“呃,我们还不是很熟?”
……事实上,你没有卢照邻有名嘛!
众所周知,梦不会骗人,介绍越长的越有名,介绍越短的越不出名~~
……
三个儿子都不在家,张衍和吴秀的活肉眼可见增多。
虽然有合作社的劳力,但许多事得亲力亲为。
张衍一边喂三只小猪,一边嘀咕:“60到130日的猪,用豆粕20斤、黍18斤、骨粉1斤、贝粉1斤配比做猪饲料,可催肥长肉。呵,三郎真会想,猪还吃得比人好!”
猪靠放养很难长膘,得添加食物。
“就这些了!别挑食!多长一些肉,不能输给隔壁的猪。”
“年底谁长得最肥,谁先出栏!”
他忽然扯开嗓子,哼唱欢快的歌声。
小猪猪们伴着歌声“哼唧哼唧”拱槽,胖乎乎的屁股晃呀晃,小尾巴甩呀甩。
隔壁柱子听到歌声跑过来,趴着猪圈的篱笆外问:“阿叔,你在对猪唱歌?”
“对!让猪心情愉快,可以多长肉!”张衍回答。
古有对牛弹琴,今有对猪唱歌!
“这样也行?!”柱子说着,拍拍脑袋:“川柏回到村口啦,带着两个少年郎,还有好多东西!”
另一个小孩儿也跑过来:“川柏拐带两个少年郎回来,是给我们种地的吗?”
“拐带?不是吧?!”柱子震惊,“我看其中一个人很眼熟,好像之前来过?”
张衍赶紧放下猪食走出去。
再这么话传话,很快就会变成,川柏带了两个新娘子回来~~
……
“川柏回来啦?新织机做出来啦?”
“没带猪粪牛粪回来?石膏也没有?不做新肥啦?”
“你阿耶说,你知道一个除虫不伤苗的药方,快教教我!”
乡亲们伴着晚霞,踏着长长的影子走上田埂,热情地打招呼。
一两日不见,怎么觉得张川柏又变俊美可爱啦?
最重要的是,那一车东西看着就喜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