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轻纱般的晨雾,温柔地洒在德景镇古老的窑火上,为即将开始的录制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期待。
本期《音为非遗》节目组录制场景的第一站,就是德景镇陶瓷博物馆。
这里收藏着无数珍贵的陶瓷艺术品,从古代的青瓷、白瓷到现代的青花瓷、粉彩瓷,每一件展品都让徐耀和陈旭惊叹不已。
今天为节目组介绍的是德景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省陶瓷公司办公室首席设计师王一全。
同时,王一全也是“青花大王”的第三代传人,他的很多作品在陶瓷艺术界享有盛誉。
“德景镇是世界着名瓷都,制瓷历史悠久。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德景镇监制宫廷用瓷......”
“德景镇青花瓷始创于元代,到明、清两代为高峰。它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元代时,德景镇的瓷工们开始将高岭土与瓷石搭配使用,发明了“二元配方”制胎法,使得青花瓷的胎质更加细腻、坚硬,为青花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一全不愧是从业多年的大师,不仅将德景镇的历史与文化讲述得饶有趣味,更是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将陶瓷特别是青花瓷的制作过程也都讲述得很是清楚。
徐耀一边听着非遗传承人王一全老师的介绍,一边仔细观赏着每一件瓷器的纹理、色彩和造型,感受着陶瓷艺术的魅力与匠人们的精湛技艺。
在这里,他仿佛与陶瓷文化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对德景镇的陶瓷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博物馆,徐耀和李月除了感受到震撼以外,更多的是对先人们的智慧结晶的感叹。
只有真到了实地,才能够真切的体会到那种灵魂深处的战栗。
因为时间有限,节目组只能将博物馆的大致转了转,王一全继续带着众人坐车前往制瓷工坊。
途经古镇的街道上,两旁是古色古香的建筑和琳琅满目的陶瓷店铺,每一件瓷器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的故事。
“徐老师,这里美吧?”李月一边赞叹,一边与徐耀搭话。
“确实很美,不仅自然风光美丽,人文更是一绝,以前都是久闻大名,真到了镇上,才能真切感受到其中的魅力。”
赵导也是啧啧称奇,跟副导演一路感叹。
接下来,众人前往了一家传统的制瓷工坊。
在这里,大家亲眼见证了陶瓷从泥土到成品的神奇转变。
工坊里面的匠人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工具,从拉坯到施釉,每一步都透露着匠心的温度。
徐耀、陈旭和李月几人看着匠人们的操作,在王一全老师的鼓励之下,也忍不住尝试了一下拉坯。
刚开始,徐耀的手法生疏,但在匠人的指导下,他渐渐找到了感觉,体验到了制瓷的乐趣与成就感。
“徐耀老师,你这学得挺快呀!”李月也在尝试拉胚,但显然进度没有徐耀这么快,试了几次都还没掌握窍门,一时间有些急切。
“呵呵,我之前看过相关的视频,相当于提前预习过的所以学得速度还算可以。”徐耀心情不错,乐呵呵道。
李月则是笑道:“好啊,你这是准备充分呀!”
她耐心尝试了大半个小时,最终也做了一个似模似样的。
“哎嘿,怎么你们都学得这么快?教教我呢?”
陈旭才是真的有些手残,尽管旁边的老师傅已经说了一遍又一遍,陈旭愣是一点没学会,此时的进度远远落后于徐耀和李月。
又尝试了两次,还是不行。
为了不影响节目录制的进度,陈旭也只能放弃,脸上的表情很具备喜感。
赵导乐呵呵看着,对副导演说道:“这一段可要留下来,还是很有意思的,到时候也是个笑点。”
陈旭开着玩笑:“赵导,你们节目组跟徐耀的合同里,可没有我的名字啊,你要加入我的镜头,可得另外给钱。”
“加钱,加钱,行不行。”知道陈旭在开玩笑,赵导也乐于配合。
等节目组把德景镇主要的景点和标志性的物件录制大半时,已经夕阳西下了。
节目组请王一全老师吃着晚饭,大家闲聊时,听到众人说明天徐耀要为德景镇本期的节目写一首歌。
王一全好奇地问道:“是以瓷器作为主题吗?”
徐耀点点头道:“嗯,而且还是青花瓷。”
王一全来了兴趣:“那明天我一定认真听!”
“这是我的荣幸。”徐耀笑着回答道
.......
原先节目组已经找好了录制徐耀唱歌的地方,结果王一全嫌不能很好的体现德景镇瓷器的特点,专门跟博物馆协调,在场馆周边找了一处地点给节目组使用。
对于王老师的主动付出,赵导当然笑呵呵地接受了。
一切准备工作完成以后,陈旭点开伴奏,开始唱起了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