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想,这份工作找的确实有些草率。哪怕再多比较比较,多面试几个学校,也不至于来这个七流学校,行政结构也比较臃肿,管理水平极差,办事效率极低。
但话虽如此,不管怎样,刚入职的时候,李猛还是有些兴奋的,自己也是大学老师了。
也有人开始给李猛介绍对象,那时候这个小城市博士还不多,整个学校也才几十个,博士是引进人才,大家都很尊敬博士。总有一些好事者当起了媒婆,纷纷加入了给未婚博士介绍对象的大军。
办公室主任张明朋就给李猛介绍了一个,在电力局工作,收入也好,李猛和她也谈了一段时间。女生年龄比李猛小4、5岁,第一次见面时穿了个牛仔短裙配白色衬衫,清新可人、端庄大方,一看就是知书达理的女人,是李猛喜欢的类型。但没有想到,在谈婚论家时,女方说家里就自己一个女儿,要求李猛入赘,李猛难以接受,就分手了。
虽然自己的长相还可以,身高也有1米八,但李猛一直怀疑自己没有桃花运。记得小时候,外公还没有去世的时候,给家里的小孩都算过命。外公懂一点命理研究,他说命运最好的小孩就是李猛。现在李猛认为有些扯淡。
抽完烟,李猛觉得肚子也有点饿了。不如熬点小米粥喝吧,小时候,家里很穷,晚上大人小孩都不吃饭,只喝一点小米粥,吃点咸菜。所以每次回家,李猛都从家里带一点小米回来。
穷人家的孩子,从小就会做饭。把锅坐上,淘点米,加点水,先烧一会。
随后,李猛继续想,弄好教学,这点不难。好好备备课,讲点学生爱听的段子,课堂氛围就不会差,自然不会被学生打低分,很多教师都是这个套路。教学改革论文也好写,自己看过学院里其他老师发表的教改文章,不管怎么改革,都是千篇一律地促进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自己也能写出来。
但话说回来,教学对自己用处不大。一是教学的奖励比较少,每年评教学优秀的名额都被有资历的老教师占据着,而且,教的再好,对评职称没有太大帮助,职称评审中只说完成教学工作量即可。
重点还得看科研,科研做的好,不仅可以拿项目奖励,发文章也有奖励,一篇1区的文章学校就奖8万,重点是评职称也主要看科研论文和项目。做好科研可谓一举双收,既有钱,又有名。
看来,还得先做好科研。但是做科研要经费,目前自己没有申请到项目,没有项目就没有经费,没有经费就做不了实验,就发不了好文章,没有好文章支撑就越申请不到项目。自己的华夏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了3次也没中,就是因为没有好文章。看来要想办法打破这种恶性循环。
怎么打破?光靠自己孤军奋战,恐怕连个校级课题都弄不到。不如跟着学院里有经费的老师做,利用他的资源,做自己的实验和文章。
但李猛思前想后,在学院里,就和南小林比较熟,其他老师都不太了解,平时也仅限于见面时客套的说几句话。这两年新入职的老师多,加上学院一学期不开几次会,平常大家都各忙各的,想想现在很多新来的老师自己都叫不上名字,真是惭愧,以后怎么在学院混。
但既然要傍大腿,就得找学院里科研做得最好的人搒。
学院里科研做的最好的有两个人,一个是马常胜,另一个是徐四宝。
选那一个呢,若搒个人品不行的人,只能是光做事情,捞不到一点好处,最后成了给别人做嫁衣,不就成了傻X。
说着,李猛就比较起了这两个人。
马常胜是华东农业大学硕士毕业,专业是农学,性格也比较开朗,见人总是笑嘻嘻的。2006年来校工作,现在已经有两个华夏基金了,按他的年龄,才40左右,又读了交通大学的博士,每年能发一两篇高质量SCI文章,在学院里也是学术能力强的了。
但比马常胜科研实力更强的是徐四宝,徐四宝也是2006年到鲁阳学院工作,42岁。他的履历有些波折,本科毕业后最初在地方农业推广站做推广员,后来发现在下面并不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同事们每天喝酒打牌,聊天吹牛。对徐四宝来说简直是浪费光阴,索性考个研究生读。到鲁阳学院工作以后,徐四宝前几年教学、科研一点成绩都没有做成,根本就没有人看好他。
但现在,像一条锦鲤,教学和科研都做得风生水起,省级教改课题、华夏自然科学基金、省级科技基金、科技领军人才各方面都抓,并且都能抓到东西,每年拿科研奖励就有30万。
徐四宝做的是烟草,和自己学的植物保护专业有很大联系,种植的烟草也有虫害、病害,也需要打农药,说不定有合作的地方。
看来还是选徐四宝合适,自己和徐四宝一个教研室,不如一会上网搜几篇徐四宝近3年的论文看看,他具体研究的什么内容,也好见面时有话说。如果看到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更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