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开始后,李星没看,脑子在想别的事。
《疯狂的石头》前世300万投资换回了2350万的票房。
这次虽提前了几年,多了两百多的投资,但李星对票房还是有信心的。前世的《疯狂的石头》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范例,都是口碑撑起来的,李星对《疯狂的石头》的宣传可是下足了功夫,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他还是很重视的。
影厅里不是想起阵阵笑声,但没有打断李星的胡思乱想。直到掌声想起,李星才惊醒,领着主创上了台,给他们一一做了介绍。
“我就不问电影好不好看这种问题好了,票房会告诉我答案。我的第一部电影首映礼,我们聊点干货。”
“我们星光影视有一个:星光闪耀新导演扶持计划,以后每年最少5000万的投入,会扶持最少十个新导演拍片,不管长片还是短片,商业片还是文艺片都可以。”
影厅想起了掌声和叫好声,等声音停了,李星接着说道:“别高兴的太早,我们的审核挺严格。商业片会预估票房,文艺片得看能不能拿奖。当然我们是允许犯错的,没人能准确的把握市场。你能说得天花乱坠把钱从审核的人那里骗走,结果拍个烂片出来,我们也认了。”
“不过我相信没人这样做,因为我们华国的新导演机会太少了,毕竟导演是个需要经验的工作,大部分的投资还是更希望稳健,找一些更有经验的导演。”
“接下来是第二个,你们看电影的时候我想的,回去我就写计划书。我的计划大体是这样的,我们公司牵头,联合几大影视公司和优秀的经纪公司,推出一个综艺节目,用于挖掘新锐演员,节目就叫《演员的诞生》吧。这个范围不仅仅是影视院校的学生,只要你喜欢演戏,都可以来试试,国外的也可以。这个不用鼓掌啊,我还有话说。”
结果是没人听他的,见他假装生气瞪眼的样子更是哈哈大笑。
还有人在下面调侃,“李导你这演技不行啊。”
“我知道是谁喊的,刘火华是吧,下部电影你来演个角色,我是不会给你片酬的。”
听他这么一说,演员们叫的更欢了。
“陈昆你说我拍的是烂片明显就不客观,我很生气,以后都不会和你合作了,想搞定这个事,除非两顿小烧烤。”
欢乐时光总是很短暂,回答了几个问题之后,首映式就结束了。从下午一点半,忙到晚上快十点,大家都有点累。
大家简单吃了个饭,都回去休息了,明天还要去跑路演。后面的宣传李星没打算跟着去,他得和其他公司谈谈综艺的事。
樊冰冰这个花瓶女主,这段时间一直跟着其他主创跑宣传,确实很卖力,不管是因为什么。
第二天的媒体被李星和《疯狂的石头》占据了。
“导演李星,两顿小烧烤就可以搞定的男人。”这篇报道说了李星和刘火华,陈昆的趣事,蛮幽默的。
“一个有大胸怀,大担当的华国年轻导演”这篇报道了星光闪耀新导演扶持计划,拍了一通马屁。
“我不问我拍的电影好不好看,票房会告诉我答案。”这篇文章讲了《疯狂的石头》不少好话,李星心里默默记下人名。
还有不少影评,李星觉得写的很不错。
影评人老晃:该片给照亮了漆黑一片的中国低成本电影市场。《疯狂的石头》的语感完全是电影化的、视听化的,而不是华国电影擅长并牢牢抓住不放的‘小说、散文甚至诗歌’的传统范式。它有意调动了方言的特殊幽默感,讲的都是动荡大都会里的小人物喜剧,都有着密集而生动的闪光细节。华国电影需要更多的李星。
下面一篇评价是李星最满意的。它这样评价《疯狂的石头》:一喜剧效果好:《疯狂的石头》是一部纯粹的娱乐商业电影,它并没有想表达什么过于深刻的主题,仅仅是为了单纯的娱乐观众。相比之下,电影人大都故步自封,多数认定艺术品质才是影片的唯一标准,而大大忽视了电影的产业特性。
二有鲜活的艺术生命:《疯狂的石头》对中国电影界的意义绝对大于这部影片本身的价值。且不论影片艺术上的优缺点,单看电影呈现给观众的精神面貌,是一种具有气势的,一种鲜活的生命感觉。
三剪辑技巧好:这部影片采用了“切入切出、划变、重叠蒙太奇剪辑,搭接式反复剪辑、跳接、淡入淡出、串剪”等多种剪辑手法。它是利用空间的接近性来实现的。不是说巧就巧,而是利用电影空间表现力叫你认同这种“巧”。四
镜头运用好:这部电影从头至尾一直在运用“衔接拍摄”的手法,电影节奏很明快,这也是《疯狂的石头》令人“眩晕”的主要原因。影片达到了整部电影统一的黑色幽默效果,增添了该剧的黑色幽默色彩。
有夸的就有骂的。有骂故意炫技让电影显得很乱。有的骂抄袭《两杆大烟枪》,是拙劣的模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