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军加速前进,速速向涿县方向靠近!”
号令传下,安军全军上下,顿时打起精神,迈开脚步,紧急奔跑而去。
很明显,史思明是想以齐军才刚刚攻下涿县,还处于立足未稳之际,趁机夺回城池。
可惜,史思明的计划终究要搁浅,因为苏烈却并没有按照他的想法行事。
…………
涿县城中
此时,苏烈正在大刀阔斧、有条不紊地下达着条条指令,准确的说,应该乃是撤退的指令。
没错,苏烈正是打算全军撤出涿县,以此引诱史思明领军来袭,趁虚将其歼灭。
毕竟,攻破涿县并不是齐军的真正目的,苏烈的谋划最终还是将安军引诱在蓟县,聚集在一起,以一战将其有生力量全歼。
至于袭扰、攻取涿县,不过乃是引诱史思明领军来袭的幌子而已。
而且,苏烈丝毫不虚史思明重新占据涿县之后,便适可而止,停滞不前,并不支援蓟县方面的战事。
因为,如若史思明拒绝支援蓟县,苏烈随时可以调整战略,转虚为实,强攻蓟县。
只要攻下蓟县,齐军照样能够达到既定的战略目的,从而俯视幽州,或者苏烈也可以领骑兵屯驻涿郡边境,虎视眈眈!
在此等待着夏军的捷报,在双方汇合夹击史思明不失为一条决策。
由此可见,此次战斗的主动权乃是掌握在苏烈的手里,无论如何选择,史思明追袭齐军,都乃是必不可阻止之事!
“众将士们,速速将城中可用物资全权搬走,争取一粒米都不留给叛军。”
此时,只见城中府库,李忠、鲁智深正在催促着军士搬运着军械粮沫等物资。
涿县,作为安禄山起兵叛乱的根基所在,其囤积在府库中的军械粮沫并不算少数。
此次破城,也算是彻底解决了齐军接下来的后顾之忧,不用在为粮草发愁。
须知,此次高麒领军北上,乃是属于异地作战,虽说有盟友窦建德、罗艺的支援。
只不过,谁都知晓,乱世之中,众诸侯间哪有真正的盟友,唯有利益尔!
将所有希望皆寄托在盟友身上,显然并不是现实之举。
故此,在撤出城中的唯一一道军令便是,苏烈下令全军清空城中府库。
如此多的物资,凭借一万骑卒以及降卒,当然不可能全部搬完。
所以,在运不走的军械,几乎便直接捣毁,而多余的粮食,苏烈便组织军士,开仓放粮,号召其民众前来领粮。
此举,顿时便让齐军在士民之间的声名竖立起来,涿县民众不由喜极而泣,纷纷举起手中领到的粮食,高呼“仁义之师!”
其实,其民众有如此表现并不为其,就算是在盛世年间,底层民众也只是能够保证每日生活能够保证,不受饿而已。
更别提如今乃是天下大乱时期,各地官匪勾结,哄抬物价,导致民众生活举步维艰!
最为主要的是,其各地军阀、反王为了扩充军备,强行拉拢壮丁,加大税收。
此举,更是让本就不富裕的民众生活雪上加霜,民不聊生。
此时,齐军的做法就好似如危难之中为其打开另外一条僻静,不由让民众看到了新的曙光。
凡事皆是如此,只要人一旦以为世界皆是一样,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恰然出现新的一面,便会大大的进行改观。
此时,齐军便犹如新军一般,与天下诸侯与众不同,不强抢百姓,反而竭尽全力的帮助民众,渡过难关。
其实,此举正是高麒所提倡的治国之道,也是其希望的做法,日后也是高麒需要全盘努力的方向。
毕竟,高麒来自后世,深知想要达到天下人人平等,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就算是后世法律体系健全的社会,同样也有三六九等,有钱人与贫穷的差别,更何况是隋末这等级深严的封建社会。
所以,洞悉这一切的高麒并没有选择去改变,而是他深知仅凭自己,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他如今只有凭借自己的先知先觉,以及双手,与麾下文武共同开创一个盛世,尽量减少人民的负担,让其达到安居乐业。
至于其他,妄图改变社会体系,便只有高麒以及其后世子孙慢慢前去探索前路,进行社会格局的转变。
所以,这才是高麒最纯粹的想法,当然,也可以选择与天抗衡,强行改变。
但是,其结果无外乎便是新朝第二个王莽罢了!
…………
一切准备就绪过后,苏烈命秦琼使降将李忠,鲁智深先行运送军械粮沫以及押解降卒回归蓟县大营。
至于苏烈,则亲自领三千战骑留守涿县,与即将抵达的史思明主力抗衡。
对此,秦琼当即表示满脸不解,连忙拱手询问着:“将军,你身为一军主将,其安危关乎到全军荣辱胜败!”
“岂可亲自领军前去引诱史思明,万一有所闪失,岂不是…………”
后面的话语秦琼虽并未明言,可意思却不言而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