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峥差点没脱口而出:“有话快说,有屁快放!“好在他知道眼下自己的身份,到口的话儿,硬生生的忍住了,他对什么户部度支使是个什么官职,并不清楚,但听刚才魏达的话儿,多少也知道一些,六部衙门里,每个郎中虽说都是该司的一把手,但在处理日常事务中,会有些分工上的不同,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多个副职各分管某个方面事务(当然,郎中是正职,但却有多个)。像兵部武库司下设有督学科、编军科、俸粮科、营科等机构。因此,各个郎中工作上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如一人分管与科举、武学有关的事务,一个分管兵器相关事务,一个分管兵籍相关事务,这个户部度支使官职不大,但权利不小,倒也有资格说话,只是杨峥不喜欢他说话拖拉的方式,所以面色有几分不悦,语气也有些冷淡。
魏达倒是毫无察觉,见众人目光望来,心里既有几分紧张,面上又有几分惊喜,这可是长脸的机会,哪能错过。
稍作酝酿便朗声说道:“微臣以为,大报恩寺能有今日规模,郑公公可谓是功不可没,但银两一事上,微臣以为,户部的账目也是没错的,郑公公只是记载了十六年来用了多少银子,与户部的账目大同小异,唯独那五十万两银子,仍不见了踪影,郑公公却只字未提,未必不是贪了?“
此话一出,郑恩来登时大怒,上前一步,抡起拳头就要动手。
忽听得一个声音冷笑道:“怎么,郑大人这是杀人灭口么?“
郑恩来听了这话儿,心头虽气恼,但也知道,自己是因为愤怒而动手打人,但自己这一拳头若是打下去了,落在了旁人的眼里,可不是杀人灭口么,对爹爹的声名可是大大有损,举起的拳头硬生生的放了下来。
“魏大人,请你不要胡说,大报恩寺先后历时十六年,动用全国征集的良匠军工达十万人,仅建塔一项的费用,用过钱粮银二百四十八万五千四百八十四两,我爹爹为了修大报恩寺,将下西洋所剩百余万银两也耗于造塔的工程中,岂会私自贪了这五十万两白银,我爹爹不是那样的人!还请魏大人说话注意分寸!”郑恩来为人实诚,可不懂文人的那一套,因此说话也实实在在。
魏达冷哼了声,道:“既不是那样的人,嘿嘿,那为何户部的账上少了五十两白银,不见郑公公交代呢?“
“是啊!郑公公只是记录了这十六年来修建大报恩寺的规模,以及哪里耗费的银两,这些账目,我户部也多有记载,唯独那不见踪影的五十万两白银,不见郑公公交代,莫非,莫非公公私吞了吧?”陈山这时也反应了过来,急忙对着杨峥抱了一拳,朗声说道。
原本安静的御书房,再一次热闹了起来,众人交头接耳的声音隐隐可闻。
杨峥对这样的朝会着实有些烦躁,可如今坐了太子的位置,也只好忍受着,况且这户部有些欺负人的味道,可说出的话儿,给出的理由,也让人反驳不得,一声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只好顺应众人的要求,叹了声道:“郑公公,再说说吧?”
郑和对眼前的太子极有好感,通过今日太子展现出对他的维护之意,他几乎看到了重下西洋的希望,心头并不没有因魏达几句别有用心的话儿而气恼,反而暗暗有些欢喜,若不是这五十万两白银,又怎知道太子对自己有维护之意呢。
心头欢喜,越发觉得那位杨小弟说的没错,西洋之行会再一次重启的,他会抵达那个叫麦加的地方,去朝圣一此。
正在他暗自欢喜,忽听得陈山再一次冷声道:“郑公公这不言不语,莫非是无话可说?“
郑和一愣,从自己的喜悦中惊醒过来,抬起头看了一眼杨峥,眼看太子目光期盼,顿时吓了一声冷汗,心道:“当今圣上对自己多有忌惮,西洋之行怕是不成了,唯独这太子颇有成祖之风,能否重启西洋之行怕是落在了他的身上,若今日自己不交代这五十万两白银的去向,被陈山坐实了贪污银两的罪名,这太子必心生厌恶之意,我想再下西洋怕是不成了。“
想到了这里,眼神微微变了变,冷不丁之下目光一扫,落在了魏达的脸上。
魏达还是头一次被郑和如此盯着看,顿时吓了一大跳,那刀一般的目光,让他浑身不自在。
郑和看了几眼,忽的朗声道:“诸位大人都会骑马么?“
众人本以为郑和会因愤怒而动手,人人心头紧张,要知道郑和身材魁梧,知识丰富,思维敏捷,当年不过十几岁就能出色地完成燕王委派他的使命,得到朱棣的器重,“内侍中无出其右”,靖难中更是经受了战火考验,跟着朱棣参加“靖难之役”,出生入死,转战南北,经历数次重大战役,与战火中练就了一身武功,据说当年的燕王府八百死士公认郑和武功为第一。
众人看他模样,生怕他一时冲动之下动手杀人,人人心头紧张,待听了这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儿,人人面面相觑,竟无人应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