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道:“我大明经过连年的大手笔,如今国力空乏,但富户巨室中,却穰穰满家、是该让他们出力的时候了,不过这个于谦还真有法子?”
杨峥在一旁听着暗道:“当然有法子了,人家可是未来的救世宰相?这点小事解决不了,如何保卫北京城?“
只听得夏元吉道:“还不止呢,那些大户人家粮食不少,可谁还嫌弃自家粮食多不成,所以出钱出粮也少,但灾民不少,为了减少压力,于谦还提出让这些灾民入住大户人家府上,大户人家只需提供衣食住行就好!“
“那些富户可不傻,这样没好处的事情,怕是不答应吧?“杨士奇老于世故,早已知道这些富户是无利不起早,这么积极,朝廷肯定是答应了什么。
夏元吉呵呵一笑,道:“就知道瞒不过你,其实也什么,这些灾民不过是因为灾难而丧失了家园,没了住处,没了食物,可他们大多数都是健壮的良民,这些富户田地可不少,平日里的农活多事用佃户,他们的工钱高,富户用起来也不方便,而这些灾民就不同了,他们本是农活好手,加上天灾,让他们没了家,富户不过是给他们衣食住行,等来年来春了帮他们耕种偿还,这些富户哪能不答应?“
杨士奇点头不止道:“好主意,的确是个好主意,也不知这于谦是怎么想出来的?“
这时高航道:“就不担心这些灾民吃饱喝足了后,来年开春的时候跑了么,到时候这些富户找朝廷,岂不是一个大麻烦?”
“高大哥,什么时候想问题这么周到了,竟能想到如此关键的一步?”杨峥打趣的道。
高航道:“往日不是有你与杨大人在么,我不如你们聪明,所以也懒得去想了,今日这不是听得有趣么,就随口问了句!”
夏元吉道:“放心,他们跑不了,朝廷早已将他们按宗族编成保甲吗?形成连坐法,你说他们还会跑么?”
“这一招果然够厉害,估计这下没人敢跑了?”高航吐了吐舌头。
“想不到这于谦年纪轻轻,竟能顾虑得如此周全,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杨士奇也由衷的赞扬了声。
“可这些灾民是做什么的,看他们的样子,似不像是送去给富户人家的?”杨士奇看了一眼,那些在皇城脚下四处走动的灾民问。(
夏元吉道:“你没看出他们的异样?”
“异样?“杨士奇眉头一皱,再看了一眼,阳光下见这些灾民果然有些不一样,他们个个都是孔武有力,身材高大,甚至不少人还在习练武功,呼喝声中,透着一个自信,疑惑的道:”到底在弄什么鬼?“
夏元吉哈哈一阵大笑道:“没想到被人称作老狐狸的杨士奇,也看不出这是做什么的?“
杨士奇没好气的道:“老夫只是个狐狸而已,可不是神仙?说吧,这到底是在弄什么鬼?”
夏元吉道:“皇上听说了于谦的方案后,觉得不仅富户可以用这些灾民,朝廷也可以这么用,与杨荣、于谦、英国公张辅一番商议了后,为了解决京城的灾情,也为了更好的安置这些灾民,皇上做出了一项英明的决定?”
杨士奇、杨峥、高航、李浚听得没好气的道:“夏大人你老就不要卖官司了,快说吧?”
夏元吉灿灿的一笑,道:“其实这法子前朝也用过,就是募民为兵”
“募民为兵?”杨士奇喃喃了声,大明自朱元璋统一全国后,采纳刘基建议,立军卫法,在全国建立卫所,控扼要害。中央设大都督府。洪武十三年改为五军(即中、左、右、前、后军)都督府,为最高军事机关,掌管全国卫所军籍。征讨、镇戍、训练等则听命于兵部。遇有战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调军,任命领兵官,发给印信,率领从卫所调发的军队出征。战争结束,领兵官缴印于朝,官军各回卫所。这种统军权与调军权分离和将不专军、军不私将的制度,旨在保证皇帝对全**队的控制,而这些卫军主要来自随朱元璋起义的“从征军”、元朝和割据势力投降的“归附军”、因犯罪而被谪发的“恩军”以及抑配民户入伍的“垛集军”。“垛集”原是军伍缺额时抑配民户补充军伍的一种办法,朝廷颁行《垛集令》后成为卫军的主要征集方式。按《垛集令》的规定,民三户为一单位,其中一户称正户,出军丁,其余为贴户,正军死,贴户丁补。永乐以后,正户与贴户的壮丁轮流更代为军。军民严格分籍。当军之家皆入军籍,称军户,属都督府,不受地方行政官吏管束,优免一丁差徭,身份和经济地位都与民户不同。军户固定承担兵役,父死子继,世代为兵,并随军屯戍,住在指定卫所。若军户全家死绝或逃亡,由官府派员到原籍勾补亲族或贴户顶替,称为“勾军”或“清军”这个制度经过洪武一朝、建文、永乐后慢慢有些松弛,而且这些人因为有户籍在身,许多还是世家子弟,所以永乐后期战斗力并不强,这也是朝廷一直想要解决的问题,只是皇帝刚刚登基,各种事物太多,一直没能顾上这一茬,没想到这次天灾,竟让皇帝下了这个决心,心头暗暗有些惊喜道“皇帝答应了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