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昨日得知王通战败,柳升战死的消息,朱瞻基就安南是征,是退与杨士奇、杨荣、杨溥、夏元吉、张辅等人商讨过,杨士奇一直力主的“册封安南”之策,户部尚书夏元吉以及英国公张辅拼命反对,张辅更亲自请缨,自请十万兵马,誓一年内讨平黎利。[看本书请到
但近二十年来安南这场“降而复叛”的拉锯战,已让明宣宗君臣厌倦,大学士杨荣的话更一针见血:“国家之安危所系,在北不在南,”终让明宣宗下了弃安南的决心。可这毕竟是一件大事,自永乐二年始,对安南用兵,前后二十年,消灭越南胡朝,改称越南为“交址”(又作“交址”及“交趾”,当时国境相当于现今的中部及北部),扫平意图恢复陈朝统治的后陈朝势力,建立起府、州、县的直辖方式,采取移风易俗及推行儒学教化的政策,耗费二十年的人力、物力、财力才使得安南并入了大明的版图,如今要放弃,着实有些不甘心,这才有了今日的早朝。
“安南问题必须早日决绝,再这么拖下去,对大明的百姓可是大大的不利!“杨士奇与杨荣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杨荣不动神色的点了点头。
杨士奇面上神色一松,昨晚就安南一事三人除了与皇上商议外,内阁的极为阁臣也商议了一番,大家一致同意朝廷撤兵,这个结果让杨士奇心里又安了几分,此时看杨荣模样,同样点了一下头,这才朗声道:“王通战败、柳升战死的消息,想必诸位大人都听说了吧?”
这件事从昨日黄昏时就在京城传遍了,除了几个老学究外,还真没人不知道这事情,这也说明了文武百官对安南的重视,对皇帝接下来的安排越发重视。
正是因为重视,反而没人急着说话,偌大的谨身殿一片安静。
对于朱瞻基等人的心思,杨峥这个有了两世经历的人,最是清楚不过了,不过此时他没摸清楚状况,也不好胡乱说话,斜眼看了几个跃跃欲试的武将,看样子对于安南他们是想要铁和血来完成了。
朱瞻基没想到事情宣布后,群臣反而安静了下来,微微感到意外,但此事毕竟是一件大事,若不早些解决,的确是个隐患,所以略一沉吟后,重新问道:“对于安南之事,诸位有何意见?”
众人互相打量着,一时也摸不清楚这事情该如何处置,所以谁也不敢贸然发言,就连那些急躁的武将,这会儿也是一片沉默。
约莫过了一盏茶的功夫,人群里才开始有些骚动,一人从武将队中走了出来,恭恭敬敬道:“禀皇上,依微臣愚见,安南自我朝永乐年始,“期伐罪(指胡朝)以吊民,将兴灭而继绝”,三次出兵安南,才将安南并入大明,自永乐后,对“久染夷俗”的安南人“设官兼治,教以中国礼法”,以达致“广施一视之仁,永乐太平之治”。为此,永乐皇帝在安南设“交趾都指挥使司”、“交趾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交趾等处提刑按察使司”等官署,将之直接管辖。
前后达二十年之久,安南早已是我大明的疆土,如今反贼黎利利用我大明主力集中在乂安城,其他地点防务薄弱的弱点,攻占新平、顺化等地,形势看似对我大明不利,实则不然,只需我大明君臣同心,我大明仍有夺回安南的余地!“说到了这儿,抬眼看了一眼朱瞻基,见皇上端坐在龙椅上,听得极为认真,便继续说道:”依微臣看,陛下可从两步着手,一方面黎利为人狡猾多变,颇有手段,王通、柳升干练有余,魄力不足,需陛下重新派遣能将,扫除那帮非作歹之徒,平息战事,另一方面,可先施以小惠,出诏安抚,暂息安南百姓……?“
众人等了半响,好不容易等了一个说话之人,顿时来了精神,纷纷扭头看去,见站出来的就是刚刚的的得胜还朝的阳武侯薛禄。
自从京城危机后,返回京城的朱瞻基大为惊讶,当即让返回京城的武将各自返回边疆镇守,命镇朔将军薛禄于开平(今内蒙古多伦)击败鞑靼。其时,薛禄巡察边境归还,驻在宣府(今河北宣化)。鞑靼进犯开平,一无所获而回,离城三百余里。薛禄率领精兵昼伏夜行,三夜到达朵儿班你儿兀,纵轻骑捣毁鞑靼营地,大胜鞑靼,杀数十人,生擒镇抚、百户等十二人,俘虏男女六十四人,获马八百余匹,牛羊四千余头。师还,鞑靼跟踪其后,薛禄率军奋击。鞑靼从此远遁,此举可谓是报了京城危机的一箭之仇。
此时众人见他说得有些道理,纷纷附和。
朱瞻基皱着眉头想了想道:“薛爱卿此言乃是老臣谋国之言,朕记下了?“
“其他爱卿可还有何看法?”顿了顿朱瞻基目光在人群里扫了一眼问。
话音一落,右侧又走出一个人来,抱拳道:“启禀皇上,我大明永乐中占交趾已二十余年,前后用兵数十万,馈饷达一百余万,而转输的费用不在其内。人力、财力、物力都投入不计其数,不攻下安南实乃愧对死去的将士,愧对开疆扩土的成祖爷!所以微臣同意薛大人的看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