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征战安南前前后后数十年,用兵数十万,都不曾做到真正的平定安南,杨大人竟大言不惭只需八千人马,不知杨大人是将安南人当做豆腐,还是将自己当做了兵圣孙武了!”刘观讽刺道。(
朱瞻基对刘观早有厌恶,若不是锦衣卫的罪证尚未收集完毕,他岂能容忍刘观到现在,不过心头虽恼怒,但这番话儿还是说到了他的心坎上,他对杨峥自是百分之百的信任,可八千人马去平定安南,要么就是安南人当真是豆腐做的,要么杨峥就是大名鼎鼎的兵圣了,或许还有这个可能,可很显然这两样都不可能,所以八千人马去评定安南,无疑是痴人说梦了?“
“杨爱卿骄兵必败的道理,虽十分的老套,却也是正儿八经的道理,你可莫要轻敌,那安南人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朱瞻基微微提醒道。
杨峥恭敬的道:“回皇上,这个道理微臣自是明白,微臣这么说,自有微臣的道理,另外微臣还有要求,请皇上答应才好?“
朱瞻基听他这么一说,这才放下心来,道:“你有何道理,且说给朕听听!“
杨峥道:“不瞒皇上,微臣本要说来着,是刘大人性子太急,微臣这才没把话儿说完整,还请皇帝恕罪?“
朱瞻基暗中好笑:“这个杨小弟,还真是不肯吃亏的主儿啊?“
刘观面上红一阵白一阵,似这等丢人的事情,还是头一次做,此时此刻,他恨不得地上裂开个缝儿,一头钻进去才好,可地上根本没缝,他只好红着脸站在一旁,恶狠狠瞪了杨峥一眼。
杨峥哼了声,对那愤怒的眼神视而不见,对朱瞻基一抱拳道:“常言道,兵不在多,贵在精,想当年陈友谅兵马七十万,我洪武不过二十万,鄱阳湖一战,我洪武爷听从郭兴的建议,用火攻、投石机,烧毁陈军二十几艘楼船舰船,汉军伤亡惨重,我洪武爷趁势克复南昌,部份明军舰队撤出至赣江、长江,仅留部份舰队与陈续战,等待明步军来援完成水陆包围。到了八月二十六日,陈军企图突围退回武昌,在湖口受到明军岸上步兵万箭遮天连发阻截,陈友谅从船舱中探头出来,竟中流矢死,陈军于此再丧两万兵,余兵五十万溃散逃败,可见兵马不在多,在于将帅怎么打了?”
朱瞻基哈哈一笑道:“好一个兵不在多,在于精,这八千兵马朕准奏了!”
杨峥急忙道:“微臣谢过陛下?“
这时,杨士奇走上前道:“皇上,安南一事不可儿戏,八千兵马再精锐,只怕……?“
朱瞻基也有这个意思,看了一眼杨峥道:“杨爱卿早有安排吧?”
杨峥嘿嘿一笑,道:“要不,怎么说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陛下也!”
此话一出,场上众人人人打了一个寒颤,各自嘀咕了声:“太不要脸了,太不要脸了……?”
杨士奇摇了摇头:“这个杨小弟,还真会把握时候,还很不要脸!“
朱瞻基却是很受用,哈哈一笑道:“别拍朕的马屁了,有什么要求只管说吧?”
“看样子这句马屁的话儿,还真有用?”杨峥嘀咕了声,随即正色道:“我大明京师兵马不过十几万,除了扞卫京师外,还要镇守皇陵,微臣着实不忍心随我不远万里去往安南,再者,微臣既提出一国两制,安南人治理安南,用的自是安南人才好?”
朱瞻基双眼微微一眯,道:“杨爱卿此话何意?”
杨峥道:“很简单,微臣听说安南还有我大明两万兵马,百姓六万人,加上这些年,被我大明安抚的安南百姓,差不多有十几万吧,既如此,我大可加以利用,一来可以缓解我大明京师的压力,二来,若能用到安南人,对日后的一国两制也是大大的有利!“
“你想怎么做?“朱瞻基眯着双眼思索了片刻,沉声道。
杨峥道:“很简单,微臣想请陛下准许微臣在安南募兵,以微臣所带八千兵马为主心骨,建立一支岳家军!“
此话一出,众人哗然,就是朱瞻基也微微感到惊讶,募兵制倒是可以理解,大凡朝中虚弱都会采取这个法子,宋朝更是不论禁兵、厢兵,还是南宋的屯驻大军等,一般都采用招募的办法。灾年招募流民和饥民当兵,是宋朝一项传统国策。统治者认为,将壮健者招募当兵后,老弱者就不可能揭竿反抗,这是防止灾年爆发农民起义的对策。招募军伍子弟,也成为宋朝重要兵源。此外,壮健的罪犯也刺配当兵,特别是充当厢兵。在兵源枯竭的情况下,还是可以一用,此法子在元初就开始一沿用,当初鞑子平江南,曾招募勇士组成答剌罕军。答剌罕,意即自在,许以军前所掠人口财物,归其自有。后该军解散,众兵四出剽掠。至元十七年,令江、淮诸路复招集答剌罕军。
直到元代末年,曾在各处多次招募军士。明建文年间,朱棣起兵“靖难”,曾募北平、保定、永平三府民为军,此后这法子被朝廷所沿用,但凡缺兵员,往往用募兵之法补充。此举虽增加了军费负担,但招募之兵战斗力远较军户为高,对于眼下京城兵力枯竭来说,的确是不错的法子,可由此组建一支岳家军,这就不是皇帝所愿意看到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