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峥却是大言不惭的道:“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么?“
“好小子,那是兵法,用在战场,可不是老夫这里?“杨溥不满的道,语气却没有不悦。
杨峥忽然神色一震,道:“阁老,这里也是战场?是一场文化战场,不输给任何一场战事?”
杨溥见他神色凝重,忙收起了玩笑的神色,想了想道:“朱子之学,即程子之学。程朱之学,即孔孟之学。若程朱非,则孔孟亦非矣。程朱之学,孔孟之学也。程朱之道,孔孟之道也。学孔孟而不宗程朱,犹欲其出而不由其户,欲其入而闭其门也,可见程朱之学“得孔孟之心传……循之则为君子,悖之则为小人;为国家者由之则治,失之则乱,实有裨于化民成俗,修己治人之要。”
杨峥摇了摇头道:“我听闻,程颐严肃刚正,神圣不可侵犯,甚至不通人情,实为後世所见的“道学脸孔”。在妇女贞操方面,程颐认为:“……凡取以配身也,若取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也。”有人问程颐先生曰: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乎哉?,程颐则提出绝对不能,有些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为藉口,要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程氏遗书》卷二十二),后学朱熹在〈与陈师中书〉也同意这样的说法:昔伊川先生尝论此事,以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自世俗观之,诚为迂腐;然自知经识理之君子观之,当有以知其不可易也。可见这想法是多么的可怕,我大明读书人,未尝一日废书’,天天在与圣贤打交道,但读书和立身已经分成两件事,圣贤也就无法感化他了。我想阁老也不想看到这种局面一直下去吧?“
杨溥叹了声道:“老夫今年五十有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算算老夫也快六十而耳顺,都土入半截的人了,你都不怕,老夫又怕什么呢,大不了再坐十年诏狱便是了?“
杨峥大喜道:“阁老为我大明谋求福利,此等利国利民之事,皇帝只会感激大人的传播文化的恩德,哪里舍得让你老进诏狱呢?“
“你少来,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弄不好进不进去还不一定呢?“杨溥没好气白了他一眼。
杨峥丝毫不生气,道:“大人这么说,这掌院是答应了?“
杨溥装糊涂的道:“答应什么了?“
杨峥呵呵一笑道:“大人要不要去翰林院看看?“
杨溥看了看天道:“你小子一早就有准备是吧,不然也不会选择翰林院开始,那帮庶吉士,这会儿想必已经被你蛊惑了吧?”
杨峥心道:“连你都蛊惑了,更别说那些没见过世面的庶吉士了?”心里虽暗自得意,嘴上却道:“哪有,不过是让他们弄了几本书而已?”
“哼,知道那帮小子不是你的对手,这么快就开始整理书了,看样子被你小子毒害不少啊?”杨溥没好气的道。
杨峥道:“怎么是毒害啊,我这分明是壮大我大明文化理论罢了,其中的好处阁老不是看出来了么?”
杨溥点了点头道:“的确,好处是不少,但是不是对,老夫还真不知道?”
杨峥忽的一本正经的道:“阁老放心,大明未来的是个什么样子,我未必知道,但这逻辑学一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我相信他是对的!”
杨溥盯着他看了看道:“老夫虽有些担心,但同意的你的看法,理学在建立之初学流派纷纭复杂,北宋中期有周敦颐的濂学、邵雍的象数学、张载的关学、二程的洛学、司马光的朔学,南宋时有朱熹的闽学、陆九渊兄弟的江西之学,自朱熹接受程颐的思想观点,后加以发挥,建立严密的理学思想体系。他融道家入儒学之中,使儒学蜕变出古代社会的又一经典理论--理学。他提出“天”、”气”、”格物致知”、”知行为一”等一系列重要思想范畴。认为”理”是至高和包罗一切的,故称”理学”。
朱熹所说的”理”,实际上指道理。而且认为”理”是永恒存在的,企图使理永恒化。他还认为理和气不能相离,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这学说本没有错,但世人多断章取义,加上朱熹广收弟子,亲自讲学,门生遍布各地,有学术成就、在朝廷上建树者颇多,这使朱熹学派成为理学史上最有势力的学派。他是理学集大成者,故而人人言朱熹理学为荣,尤其是徽州。
朱熹曾三度回徽省亲,每次逗留数月,所以徽州从其学者甚众。学行最着的徽州弟子有歙县祝穆、吴昶,休宁程光、程永奇、汪莘、许文蔚,祁门谢琏等等。这些学生,讲学乡里,推崇理学,使徽州成为理学影响最深的地区。南宋理宗把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根据加以推崇,追封死后的朱熹为太师、徽国公,亲自为歙县”紫阳书院”题额。从此,程朱理学成为徽州正统的学术思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