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一番话太过高深,饶是况钟、徐朗二人都是饱学之士,一时也难以消化这段话的精髓,但两人毕竟是非凡之人,细细思索之余,或多或少有些感悟,只是心照不宣罢了。◇↓,..
好在杨峥也没有给他们说出的机会,唠叨了半天,才话锋一转,道:“无论再咄咄逼人的限制对富户大户来说,都不过是一种临时手段而已,一旦官员的离开,朝廷对此打击的力度松懈,富户大户照样可以冠冕堂皇的对土地进行兼并,这个那金家来说,金家在苏州原本是一个不起眼的富户而已,但凭着金老爷子堂堂二品工部尚书的便利,竟在短短数十年来,兼并良田二十四万亩,一跃成为苏州第一家,这其中固然有金家采用各种卑劣手段,巧取豪夺的因素,可也不是没有朝廷放任的原因,朝廷给的特权太多,使得他们披上朝廷的外衣,大肆为自己谋取福利,最终肥了自己亏了朝廷,这算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以想要解决这个祸端,就得对症下药,从根本上杜绝?“
况钟急切的问:“如何杜绝?“
杨峥道:“很简单,这些富户大户说到底敢采用各种卑劣手段,巧取豪夺是因为他们手中的特权,要限制他们再次兼并土地,就得从特权上下手?“
况钟皱了皱眉道:“这只怕不容易办,这些富户大户免去税收是朝廷的惯例,千百年来无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都是这么干的,贸然这么做,怕有失去妥当?“
“惯性只怕未必!“一旁的徐朗道:”我朝洪武爷就没这么做干,其诏谕:食禄之家与庶民贵贱有等,趋事执役以奉上者,庶民之事也。若贤人君子,既贵其家,而复役其身,则君子野人无所分别,非劝士待贤之道。自今百司见任官员之家有田土者,输租税外,悉免其徭役。这里哪有什么惯例,况大人莫要被富户大户的说法蒙蔽了双眼?“
这一点其实怪不得况钟,朱元璋的时代毕竟已过了将近半个世纪,当年留下什么规定,如不是细心之人还真不知道,再者随着永乐盛世后,许多洪武爷的规定早已打破,一些地方甚至有明确的规定,京官一品优免役粮三十石、人丁三十丁,以下递减,至九品优免役粮六石、人丁六丁;外官减半;举、监、生员优免粮二石、丁二人;致仕优免本品十分之七。更有些地方更是离谱的规定,什么现任甲科京官一品免田一万亩,以下递减,八品免田两千七百亩;外官减半;致仕免本品十分之六;未仕进士优免田最高可达三千三百五十亩,未仕举人优免田一千二百亩;生员、监生八十亩。这种大肆的特权在大明延续多年,久而久之已让人习惯,谁还记得洪武爷当年定下了什么规定,就是朱家子孙也未必能记得,更不要说对那些好处的富户、大户了,所以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洪武爷的规定早已被人忘得一干二净,反而是应运而生的新规矩,被世人当做金科玉言,久而久之当旧的规矩不被人提起,新的规矩又深入人心,也就没人记得当年定下了什么规矩,这是一种不断循环的东西,任何旧东西都有被遗忘的那一天,即便是新东西也一样有这么一天。
一个被人遗忘的东西,这个时候被人提出来,并且用来限制一些新东西的权利,说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因为新东西一旦被人所接受,被人所适应,那么他的力量也就足以摧古拉朽,容不得任何其他东西渗透,但凡事也总有些例外,若是当年的旧东西影响足够深远,恰好又有些用,被一个善于利用的给利用了,也不是不能发挥作用,就如杨峥利用一个足足被人忘记了差不多半个世纪的规矩,来打破在况钟看来都成了千年惯例的规矩的新东西,或多或少有些不自量力,但杨峥敢这么做,并非没有点屏障,先不说洪武爷当年留下的余威,在大明但凡能搬出洪武的旗号来,就不怕没人关注,其次所谓的什么千百年来延续的惯例,根本就是法律规定的正常减税条例,并且它还是有严格的限额数量的,不可能你无限土地兼并也就跟着无限免税。这些条例在《大明律》中那是写的非常清楚明确的,也就是说,所谓的惯例不过是披着外衣下人为形成的惯例,并非《大明律》上的惯例,根据《大明律》许多官员固然有免税的权利,但免税是额度免税,而是全免,你们全免,这就是非法特权了。此外就是有瞒报土地的问题。如果完全按照法律规定严格执法,大户富户根本达不到所谓十几万,二十几万的大片良田,这些隐藏与律法之下的东西,没人提也没人去理会,可一旦被人摆在明面上,那就不能坐视不管了,一旦按照律法来执行的话,这些富户大户甚至官员,不仅仅是兼并土地那么简单,而是公然违法,因为律法是洪武爷定下的,虽说过了半个世纪,可律法并没有改动,也就是说当年洪武爷定下的规矩并因为时间的流失而发生改变,那么在这样的一个规定下,官员与富户、大户公然兼并超过特权下的土地,公然违法偷税漏税……当真追究起来,任何的惯例都不管用,这样一来,提几个要求,遏制一下富户大户贪婪的小心脏,并非如况钟想象的那么难,事实上真正为难的是执法,若按照律法所载,苏州九成的富户大户,王侯公孙都贪了朝廷的赋税,违了朝廷的法度,就算是砍了他们的脑袋,其实他们也没理可说,没冤可去申,当然了事情没走到这一步,杨峥并不显弄得这么绝,因为一旦这么做了,那意味着自己要面对的不是整个苏州的富户大户,王侯公孙那么简单,在特权下,天下的官儿,读书人这股强大的力量,足以让他死好几回,事实上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任凭你有多大的本事,多么深远的见识,终究还是要遵循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一旦得罪了天下官员,读书人那等于自废武功,下场是什么,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正是清楚这其中的凶险,他才找一个最为妥当的法子来实现这件事,既不会得罪天下的官员,又不至于让富户大户太过疯狂,重新兼并土地,至少不能那么狠,给百姓留点活路,可谓是用心良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