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一朝前功恐皆弃 峰回路转心不移
“还是不行,这线总是断。”王伯伯早些时候刚组装好了机器,如今上机一试,便连连叹气。
同样的蚕丝线,在横罗织造上就没有出问题,可放到直罗上,就屡屡断线,众人一时间都不免有些心灰意冷。
前两天被冒名行骗的事还没有解决,如今在工艺复原上又出了问题,怎么可能不急?
不同产地的蚕丝韧性、柔软度等等均有所不同。这点不光是张阿姨同安霁说过,那本佚名的古书里也有所记载。而厂里的蚕丝有固定的供应商,按理是不至于出现问题的。
“这次的蚕丝韧性确实差了些。”就在安霁不解之时,张阿姨开了口,“毕竟每年的天气情况不同,对于蚕丝也会有所影响。”
以安霁如今的经验,还是分辨不出这蚕丝细微差别的,只能靠着书上记载来判断。而张阿姨便不一样了,无论是蚕丝拿在手上,还是上手去摸织好的杭罗,直接便能评判出质量优劣。
“问题应该还是出在织机的组装上,毕竟直罗的织造也有了近百年的断档,如今还是得慢慢调试。”
张阿姨如是说着,一旁的王伯伯也点头应是。倒是安霁莫名的想起来那佚名古书里的故事,担心这蚕丝的质量是人为的祸害:“伯伯、阿姨,我还是想去蚕丝的产地看看,有没有可能采购到质地更合适直罗织造的蚕丝。”
风吹叶鸣,鸟送云流,郊外的空气更比杭州城里的清甜,绿荫幽扰,清溪浅奏,安霁只觉得原本的焦躁被一扫而空。
猛地对着天吸了口气,盛夏不由得赞叹:“真好,比杭州的空气还好,将来就要来这种地方养老。”
“坐,我去给你们倒杯茶。”招待的人并没有因为安霁和盛夏年轻便有所轻视,只是还未开口,一股无可奈何的气氛就随着饮水机‘哗啦’的水声漾满了整间屋子,“哎……”
还不等安霁反应过来对方这唉声叹气的目的是什么,后者就已经将一次性纸杯递了过来,紧跟着坐在对面的沙发上开口道:“没办法,桑树供不上蚕吃的。”
“如今环境绿化有所成效,倒是粮食产量不足,国家改‘退耕还林’为‘退林还耕’,我们不少林地都上交回去做耕地了。”
“国家应当是按亩、按树给了补偿的,难道您们拿不到么?”供应商这话别说是想要瞒过盛夏,便是任何一个人来了,也知道国家给的补偿可不算少,虽说比不上经济林的受益,可也算是合理范围之内。
“是,是,没有瞒你们的意思……”端起桌子上的玻璃杯,抿了口水,“我们肯定还是要追求经济利益的么!”
“已经签约的单子,不能因为桑叶供不上就违约。”
“所以这化肥种出来的桑树长叶子快,只是营养就不是想象中那么充足,多少还是对蚕丝有一定影响。”
供应商也没有瞒着安霁和盛夏的意思。怎么种植的,前因后果都摆在那里。谁都需要挣钱,没有缺斤短两,从签订的合同上也说得过去。
“其实价格高一点我们也是可以接受的。”在供应商下一波唉声叹气到来之前,安霁适时开口,“不保证原材料的质量,我们做出来的东西就没有保证。”
“您想来也不只是和我们厂子打交道,多少也应当明白我们的需求。”既然对方没有拐弯抹角的找借口,安霁自然也是将话说到实处,“我们对于蚕丝产地、质量的要求还是很严苛的。”
供应商一个劲儿点头,只是不主动开口将这话接下去,盛夏晃了晃手里的一次性杯子,放在桌子上,顿出不大不小的声响来:“经济在发展,物价也在上涨,涨钱是必然的。”
“像我朋友他们厂子的杭罗,这么多年来其实涨价真不算多。二十一世纪以来,大家工资都翻了不知道几番,他们这杭罗甚至连一倍都没涨到。”
“是,这道理大家都知道,你们不容易,我们也不容易。”也不赖供应商市侩,种桑树的地也不是供应商一个人的,不少都是从同村村民处以分成的方式合作经营的。
除却自己的利益,供应商也得保证自己这产业做下来,能保证参与分成的村民,获得超过自身经营的红利,才算是对得起大家。
“我们这么多年,也是没跟上物价涨幅的……大家都需要挣钱养家不是么?”
方才安霁已经承诺过,只要保质保量,完全可以接受更高的价格,如今供应商再说这些,无非是为了打探出安霁的底线在哪里,看看这笔生意值还是不值。
这倒也不是供货商太精明算计。毕竟那么多村民一年的收入就指着这些蚕丝,倘若出了问题,谁也不好交代。
“您也知道,我们这些老手艺靠的就是一个诚信为本。”虽非刻意,安霁和盛夏刚好唱了一个红脸、一个白脸,前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后者则是直接言明利害,“哪怕有一点东西跑偏了,这口碑便没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