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云:
蜀道如天夜雨淫,
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
自是君王不动心。
这一首诗,唤作《读长恨辞》,单道那昔日安史之乱时玄宗皇帝为御林军所逼,赐死贵妃,成千古遗恨。然而兵戈一起,千万百姓流离失所,满营将士更是十不存一,却非君王文人所动心之事矣。
且说当时云龙用小将项引之计,在天狼谷大破全景明,就势夺了夔关天险。那里全景明与刘劲走小路奔回蜀中,喜得军师古月氏提军来援,屯于巴郡。云龙与项引提兵来攻,却因巴郡山势险要,未能成功。
两军僵持月余,张栩杨腿伤痊愈,便自白帝城来见云龙,要同夺巴郡,报全景明劫持之仇。计议未定,忽闻虚子臣特使来到,云龙慌忙请进。那特使却道:“奉天王之令,叫云龙速回襄阳,不得有误。”云龙大惊,急忙要文书来看,果是虚子臣亲笔所书,要云龙即刻启程返回襄阳,商议军情重事。
云龙忙问那特使道:“如今伐蜀正当建功,有何军情要务?莫非是那北面官军来犯?”那特使应道:“小人不知,天王只说速请元帅回去,却未曾说道缘由。”云龙道:“既然天王急令,自然不可不遵。”
张栩杨闻言便要下令撤军,云龙却拦住道:“不可。我闻那古月氏虽是蛮夷,却习熟兵法,诡计多端。全景明、刘劲亦皆是武艺高强,若见我军慌忙撤退,必然追击。我等须要定下个计策,方可保无虞。”
当下云龙便令张栩杨引一支军马在巴郡东南谷中埋伏,又令项引领一支军马在营寨东北山中埋伏,各自依计行事,其余大军自缓缓而退。却说当时巴郡城内早望见山下荆州兵马动旦,急急报知全景明。
全景明听了道:“荆州兵马雄壮,先前连日打关未尝稍歇,绝无退兵道理。此是何意?”刘劲道:“只恐是他久攻巴郡不下,粮草不济,故而退军。”全景明道:“然则是追还是不追?”
刘劲道:“依小徒之见,此乃诱敌之计耳。楚逆久攻不下,是以故技重施,只待我等追赶,便要再现天狼山之计也。只宜坚守,待他自退。”全景明听了,却见那古月氏在旁笑而不语,慌忙问道:“先生所见如何?”
古月氏道:“乡间戏法,一术尚不再用。又岂有如此诱敌的道理?我料他如今急急退兵,必是荆州内部有变。我等当衔尾急追,不可错失良机。然而云龙用兵颇得兵法,必有准备。可将城中兵马分作三起。令校尉童安领兵一千为第一起衔尾急追,刘将军领兵五千为第二起在后策应,若无伏兵则与童安共逐楚逆,若童安中计,则可接应。大王却与在下领其余兵马留守夔关,以防有变。”全景明大喜,便唤来童安,叫他与刘劲各领兵去追。
且说那里张栩杨引军埋伏,依照云龙指示放过了官军,并不截击。童安追上云龙后队,挥军掩杀。云龙后队大乱,拼命奔逃,遗落兵器辎重无数。童安兵马见了,多去争抢。却听得一声炮响,北面杀出一支军马。为首一员小将,使一杆楚戟,撞入阵来。正是那项引领军杀到。
童安兵马登时大乱,四散奔逃。童安大怒,拍马舞刀直取项引。却不料项引只一戟,早把童安戳于马下。云龙亦引军回身杀来,把童安兵马乱杀。那里张栩杨听见号炮,亦引军杀出,截住后路。童安这一支军马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四面都是荆州兵马,左冲右突不胜。
却不料刘劲第二起兵马开到,看着前面厮杀,情知童安中计,急挥军来救。张栩杨不料背后还有兵马,竟而两面受敌,登时大窘。张栩杨火光之下看着刘劲旗号,急忙舞起狼牙棍,直取刘劲。刘劲见张栩杨来,亦舞起手中铁骨朵来战。两人就马上斗了十余合,刘劲渐渐力怯,料来不胜,拨转马头便走,张栩杨在后穷追不舍。刘劲在马上看的亲切,暗暗取一块飞蝗石,嗖地打去。张栩杨猝不及防,被打下马去。
刘劲见张栩杨落马,急忙拨回马头,来杀张栩杨。却早有一队楚军抢上救下。刘劲施展起武艺,在楚军之中左冲右突。却喜此时项引杀尽了那童安一千兵马,引军赶到,两相厮杀。刘劲就乱军中与项引斗了二十余合,未分胜负。此时云龙兵马也到,刘劲不敢恋战,只得引军去了,却恰逢古月氏又谴军助战,接着刘劲。
云龙见巴郡蜀军早有准备,亦不追赶,自引军退去了,却记了诸将功劳,以项引为首。看张栩杨伤势时,却只伤头面,并无大碍。
云龙却对项引道:“果然将门无犬子。我这二弟虽然厉害,只是脾气暴躁,往往坏事。我留你在此做个副将,多多帮衬则个。”
项引急忙谢道:“多谢元帅提拔之意。末将粉身碎骨难报。”
大军回到夔关,云龙便留了项引分兵三千把守,又叫张栩杨依旧镇守永安。自家却与李元飞引兵西去,回去襄阳待命。
军马方至襄阳城郊,大刀李铭等人早得消息,都出城迎接,却不见东阿几个。云龙心中有事,也不及多问,安顿了兵马,谢过了众人,却自往虚子臣府中而去。那里虚子臣摆下接风宴席,众人尽欢。云龙却献上了功劳簿册,备言西面战事。虚子臣听了亦喜道:“这项引小小年纪,竟有这等本事,正是天降奇才与我大楚!”便令人封项引为鹰扬将军,永安司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