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被封了一会儿,已看第三十九章的不用看。】
从“三国杀”游戏的角度看,司马懿就是先装忠臣,后露反意的内奸。需要不断平衡主公和反贼的势力平衡,这里的反贼,可以指蜀国和吴国两个敌对势力。
那么司马懿的一生又是如何慢慢夺得曹家天下的呢?
司马懿早期的仕途就不多讲,基本上是晋升得中规中矩,他的能力配得上这样的高位,也可以较好地完成任务。
司马懿率军平定辽东的时候,魏明帝曹叡病重,几次更改托孤大臣,最终选定了曹爽和司马懿,也因此埋下祸根。
像这类双核又没有明确节制关系的结构是很不稳定的。俩人共同录尚书事,又都督中外诸军事,就是全面掌握军政大权。
一旦出现竞争一方失势,或者意外去世,另一方就必然大权独揽;如果两边的势力都克制,那能平安地辅助皇帝长大,一旦一方开始放肆,另一方如果不是真的心胸开阔,肯定就无法继续克制了,这也就导致了后期竞争白热化。
还是从辅政说起,双方起初团结一致合作愉快,司马懿被升为太傅,但权限不减,录尚书事持节督军如故。
但曹爽有心与司马懿争权,两人共录尚书事,起初曹爽尊重司马懿的意见,后来因为部下的怂恿逐渐就独断起来,不让司马懿处理政务,并大量任用自己人。
这期间司马懿两度对吴用兵,说明其权力并未被完全架空,但显然受到排击。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情,中护军夏侯玄被调任征西将军,作为交换,司马师接替中护军一职,这给曹爽的覆亡埋下隐患。随后便是曹爽对蜀用兵,本要建功立业,结果兵败退还,威望下降。
曹爽及其部下骄奢跋扈如故,得罪的人越来越多,双方竞争更加激烈,司马懿被迫称病不理政事,开始有做掉曹爽的计划。
然后就是大家都熟悉的高平陵政变了。实际上竞争白热化到这个地步,双方也只能有一个人活,司马懿是否真像后人所说有了反心不得而知,但没有退路是显而易见的。
司马懿年已七十岁,应该会清楚自己死后司马师等人对付曹爽一派占劣势,肯定会抓住生前的机会做掉曹爽,给自己的后人以安全保障。
因为曹爽与能力不符的欲望,他得罪的人实在太多,以致从政变到朝议处死夷三族的过程都很顺利,当然司马师担任中护军也是一个关键,确保他们有一定的兵权,而不是徒手夺白刃。
到这个时候形势已经很明朗了,双核做掉了一个,余下的一个一定会大权独揽,这之后的事情便由不得司马懿做主了。
虽然司马懿推辞了相国、郡公和九锡,他大概也很清楚他的后代要么成为霍禹斗争失势被族灭,要么成为曹丕代前朝自立。
高平陵政变后的一个插曲是淮南第一叛,不知道是不是王凌老糊涂了,在这种形势下还敢行废立,不出意外地被司马懿做掉了三族。
司马懿生前提拔司马师为卫将军,掌握军权。去世后司马师大权独揽,司马昭官职虽有升降,最终还是在司马师生前担任了卫将军。
司马师执政期间被算计,有人意图废司马师立夏侯玄为大将军,结果泄密了,于是司马师诛杀了政敌夏侯玄等人。军事上大战主要就是平淮南二叛。司马师比他父亲更牛的是还废了个皇帝。
司马师执政时间较短,官职与爵位都没有更进一步,他去世后皇帝有意让司马昭镇守许昌,结果司马昭率军回京,顺利接替兄长的所有权限。
司马昭执政时间较长,足有十年,期间平了淮南第三叛,比父亲和兄长更牛的是还杀死一个皇帝。执政期间司马昭的爵位从侯升为公,又升为王,魏国出现了国中国,后期组织灭蜀并顺路做掉了反叛的钟会,权势威望巨大。
司马昭到这一步算是给儿子称帝铺好路,到这一步也退无可退,估计他也乐见儿子当皇帝。果然司马昭去世后司马炎接替相国、晋王,随即称帝,到此晋代魏已完成,十几年后灭吴完成统一。
实际上从高平陵政变起,上面的每一步都顺理成章。到了这一步不说有无野心是否恋权,退一步就有身死族灭的危险,而司马家也不是一家,背后有一个大的政治集团推着走,只能硬着头皮上,官职加不上去了就加爵位,直到当上皇帝为止。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早在三国时期,坊间传闻当世有四大权谋家,即“卧龙、凤雏、幼麒、冢虎”。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幼麒是姜维,冢虎就是司马懿。
司马懿是司马家族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西晋王朝的真正奠基者。
司马懿为后人熟知的事迹,恐怕就是和诸葛亮的七年战争史了。期间,虽然司马懿败数居多,但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诸葛亮在被围困多日后,于营中病逝,此后,蜀郡便兵败如山倒。
司马懿活到73岁,在纷乱不定、物质贫瘠的魏晋年代,这已经算是高寿了。要知道魏晋时期,人们的平均寿命只有四十几岁。“伴君如伴虎”的司马懿能顺利走完大半人生路,靠的是他的大智慧和大机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