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武就不一样了,他的目标和能看到的未来跟董文学、任晓宇这些天之骄子不同,他更注重实际。
一个大夫的儿子,医学世家的孩子,并没有在仕途上的压力,也不想承受那种压力,工厂就很好嘛!
现在是困难时期,有很多制约因素,但只要坚持发展几年,以后就是经济先行的时代了。
普通老百姓能感受到的春风那都是应刮起来的春风,实际上经济发展已经提上日程了。
现在上面的会议天天开,开的是什么?
还不就是这几年国内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危机嘛,怎么处理这种机遇和危机就成了头等大事。
这不是国内的单一经济状况,而是全球经济在战争结束后的一种自我调节和复苏。
和平必然带来经济的发展,现在发展经济是一条必行之路,争的也只不过是应该走哪条路而已。
注重经济特性和注重思想管控,就是东风和西风的关系。
现在的整体发展就一条刚刚上路的小船,看不清前面的河道,也调整不好风向。
东风多一点,糟糕,那就西风多一点,又不行,主要是新手上路,掌握不好风向和方向。
但整体上向着经济发展方向前进是没有错的,从上到下,哪个不想多打粮,多生产?
等几年,方向和风向都调整好了的,这条船慢慢变成大船的时候,就是李学武走上前台的时机了。
现在?
听老师和前辈们说更合适些。
“我还是比较在意基础建设和理论发展相结合的思路”
董文学叠着腿坐在扶手椅上,双手随意地搭在腿上说道:“无论是群众基础,还是干群基础,亦或者是工业基础和理论基础,务实和务虚都要从这一点出发”。
“建设和发展的潜力是由基础的厚度和广度来决定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董文学看向谷维洁和李学武的方向说道:“因地缘因素限制,我能在厂里执行的影响力度是有限的,不及炼钢厂十一”。
“那么这一次无论是副厂长也好,副书记也罢,都也只是一个回来后的基础,是厂里给的一份认可和保障”。
“我是跟元松书记有过谈话的,我去钢城也是带着任务的,任务完不成,我就回不来,这边到了什么位置都没用”
“呵呵~这是凤山厂长的意见”
谷维洁这个时候接话点了董文学说道:“当初在书记办公会上,元松书记提出这一建议,凤山厂长是有别的人选的”。
“我知道”
董文学点了点头道:“我的情况比较特殊,刚刚接手保卫处,选择我接手炼钢厂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谷维洁见此,笑着点了点头道:“也不能这么说,当时班子里的人还是都很信任和支持你的,只是在力度上有区别而已”。
“顾虑嘛,谁都有”
说到这里的时候谷维洁还看了李学武一眼,当初她不知道,后来想到了,当初李学武就在钢城执行任务了,这里面的推手就一定有李学武了。
李学武见谷维洁看过来,很自然地给了一个疑惑和迷茫的表情。
谷维洁见他装死也懒得搭理他,继续说道:“不过你的思路是对的,至少这六年时间里,前三年的压力是比较大的”。
董文学面色沉重地点了点头,顿了一下,这才说道:“工业转型,变革发展,往哪里转,往哪里发展,这是一个关乎炼钢厂和我个人未来几年发展的重要选择”。
屋里众人看得出他的压力很大,去炼钢厂这半年来,董文学确实是瘦了。
扫清了前任留下的障碍,就是要到按照他的设计思路来发展的时候了,任重而道远啊。
“炼钢厂的潜力很大,是可以有个好发展的”
董文学慎重地说道:“学武跟我谈过几次了,我们就炼钢厂的未来发展也定下了短期和长期目标,在这一点上我是坚定不移的”。
“主要还是来自于轧钢厂内的形势影响和正治压力,以及在肃清流毒过后的当前阶段,炼钢厂内部也是有些声音的,何去何从,各有想法”。
“我的想法是,轧钢厂这边还是需要您和学武的配合,给我留出时间和空间”。
董文学看了谷维洁一眼,随后继续说道:“尤其是在大学习和大讨论活动中,李副厂长是有愿景和希望的”。
这话说的不是那么的直白,但在屋里的众人大多都明白了。
董文学是要遵从先前跟杨元松约定的,是要坚定不移的走炼钢厂发展道理的。
这没问题的,芝麻和西瓜摆在眼前,一个副书记,又不是带前缀的,与炼钢厂相比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是厂里给他的肯定和鼓励而已。
要想出成绩,还是要死心塌地地把炼钢厂的基础打好,三年后看发展,他卸任炼钢厂厂长时是否能完成厂里对他要求的目标。
三年后带出来的接班人是否能站的住脚,撑得住炼钢厂的发展。
六年后才是他回厂的时候,也是他正式参与轧钢厂决策层的时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