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央是真的在设计一个可汗大舞台。
他原本很艳羡唐太宗将吉利可汗请到长安专门为大唐跳舞祝贺的行为,后来想想认为光敬仰古人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何况,大唐还是个动辄下嫁公主去塞外异域和亲的时代。
“明朝虽没有一些人所说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么一说,但‘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这是真的,应该说比起唐代无论社会经济还是人心思想都是有所进步的——至少穷人读书上进的机会比唐代多了不止一倍。”卫央是这么想的,也不知对不对,“这么个时代,有我,还会更好。那怎么可以没有几个几十个吉利可汗来祝贺呢?”
得打!
军情司的人压根没想太多,卫小郎说要这么办那就去这么办。
“他们若是不愿意来,咱们得用心把他们请过来,这个难题大,只怕又要辛苦各军的弟兄们了。”军情司的人很内疚,“不如我们想个法子把他们绑过来?”
胡闹!
“灭国之战,哪里是绑架几个可汗就能办到的呢,没有刀对刀枪对枪,凭绑架拿不下土地。”卫央道。
打发走这些胆大的家伙,卫央溜达着背手准备去外头转悠一圈。
都很久没有看过阳光下的哈密了。
这时,王府派人送过来一个通知让他准备准备过两天去王府赴宴。
卫央很不解:“这‘准备’两个字我怎么听出你很不怀好意?”
来人道:“王爷说,大人对这些事情素来不上心,因此要特别提醒,到时候须盛装,可千万别让新来的人觉着咱们对他们并不很在意。”
卫央就开始琢磨怎么报复一下这帮人。
这也是闲的。
今天的王府十分热闹,新投奔来的几个将军和校尉过来录名之后,按照西军的规矩全部先送到讲武堂学习一段日子再定职位。
大部分人并没有什么意见。
“这是西军的规矩,任何新来的人都要先经过至少三月的训练,就算西军原本的将校也要经过内务培训之后才可升新的职务。”银安殿端坐着一个老将,大约五十岁左右,头发已经全白了,老王爷对他很礼遇,亲自解释道。
老将身后还站着两个二十多岁三十岁的校尉,已经穿上带着蓝色军衔的铠甲,七个蓝缨足以显示他们如今的地位了。
年长一些的那个见到老将不说话,连忙走出说:“西军的规模标下已经明白了,只是不知什么时候入学?”
“越快越好,尽量今天就去报到,早点去才能早一天从军,卫央这次回来,估计是要多休息一段日子,但谁也不知敌人什么时候又会给他出手的理由,若是迟缓了,你们可能跟错过下一步的行动,那就太可惜了。”老王爷眉开眼笑。
老将这时候才说:“北庭侯年轻有为,末将着实很佩服他,不过,连年作战,虽然能够每次出手都有收获,但西陲如今的局势并不容我们乐观,若能休养生息一阵子,下一次直接灭掉察合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陲纷争不休之现状。”
“此事须与卫央好生商量才行,你们没见过,这小子一时一个想法,一有想法就去做,拦不住。”老王爷大笑。
这时从外头进来两个穿着布衣看着很低调的年轻人,还有点睡眼惺忪。
两人进门拱手口称:“姑丈大人。”
老王爷目光闪了一下,注视着两人情绪很复杂。
这是小郡主的外家人,也就是母舅家的两个儿子。
不过,他们是庶子。
“你们能来,老夫很高兴。”老王爷缓缓说道,“你爹爹在书信中说过,你们不喜欢文事,只喜欢舞刀弄枪行军打仗,这没什么错。不过,军中的规矩你们也知道,怎么样,昨夜在外头歇息的时候考虑过要从事什么职位?”
两人齐声道:“愿为军中小卒。”
他们的能力并不很强,甚至有些平平无奇,他们倒也有三分自知之明。
只不过,他们可不想从小卒开始做起,依照他们的想法,最好能当个从军文书之类的最好。
毕竟,军中规矩再严格那也是自古以来只有掌握着话语权的人升迁才快不是?!
老王爷对他们的想法十分了解,故此在考虑怎么最好的安顿他们。
“老夫很难啊,安排吧,对别人不公平,人家都是一刀一枪拼搏出一个前程,他们坐在军中写几个字就能等军工到手,别人怎么看?卫央最少是反对的。”老头儿心想,可要是不安排,“毕竟如今要恢复往来须先有个由头啊,这可真难办了!”
银安殿里有片刻的安静,老将也在看西军下一步的安排。
你总不能规矩都是约束外人的你们自己的亲戚朋友来了却能安排在很好的位置上对吧?
“让你们当小卒大约是不行的,你们既没有临敌经验也没有得到过专业训练,去讲武堂也不行,没那个资格,因此也没有提拔当尉官的理由,这就难办了。”老王爷挠头,“老夫给你们安排个掌书记或文书之职,军法司必定会反驳,到时候反而要让你们难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