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陆皓明轻车简行,只带了何明歌就往银沟镇。
镇上曹纯书记在镇政府大院里率一众人迎接。
陆皓明先听取了银沟镇的汇报,表扬他们的工作做得不错,然后才问道:“高岭山是个什么情况?”
曹书记介绍了高岭山,与肖秋良说的并无二致。
陆皓明觉得无论是曹纯书记和肖秋良,并不太了解这座山,便问:“这里有个叫魏秀峰的人?”
曹纯小心翼翼地试探:“书记怎么知道他?”
“他不是参加了县里召开的献计献策会?”
曹书记竟然茫然不知。
这时,镇上的宣传委员马上站起来说:“对,县委宣传部说要开个这样的会,魏秀峰从电视上看到了后来找我,说他一定要参加。我就让他去了。”
曹书记很不满:“这样的事,你也要告诉我啊。”
宣传委员说:“县委宣传部的意思是随便找一个人来座谈,万一没有人,就要我自己去。所以……”
陆皓明一听,知道洪亮完全是应付。
曹纯笑道:“陆书记,这个魏秀峰是个刺头,很不好打交道。我给您介绍一下。”
陆皓明点点头。
曹书记表情有点厌恶:“他是一名退休老师,平时喜欢写写画画,经常来找镇上的领导,说要开发高岭山。
路都没有一条了,怎么开发,何况镇上也没一个人知道高岭山的历史,只是听他喋喋不休说一顿。
每次,他都要求别人听他说完,不听他说完,他就发火。搞得镇长,分管文教旅游的副镇长都很烦。
有一次,我耐心地听了一个小时,觉得没有什么旅游价值,再说山上就一座庙,开发起来,也是封建迷信的东西……”
陆皓明喝了一口茶:“你带我去会会好吗?”
曹纯吃了一惊,劝道:“陆书记,那个人很狂,我怕他说话冲撞您。”
陆皓明笑道:“我们要大度一点嘛,无非是不理睬我,甚至骂我几句,当领导的要经得起群众骂啊,这有什么关系?”
曹书记勉强道:“那行……吧。”
曹书记叫了宣传委员等人,开车在前面带路,小谷开车随后。
车行四五里,就到了一个村子,只见北面前面群山起伏,山脚有些民舍,参差上下,依山而建。
一会儿,车子驶入一个大屋场,足有二十来户群居在一起。众多屋舍组合起来,呈U字形紧紧连在一起,中间是一块宽敞的水泥坪。
水泥坪前面是一个大塘,一群鸭子划过水塘,有几只鸭子被汽车的鸣笛声惊着了,在水面上飞起来。
陆皓明想,好一幅怡然自得的乡居图。
两辆车停下,一个五十多岁的汉子站在坪中迎接。
下了车,曹纯给陆皓明介绍:“这就是高岭村的魏书记,魏玉欹。”
陆皓明一看,这高岭村的书记不像个农民,倒像个书生,戴着眼镜。皮肤白净。
魏支书伸出双手,略略欠身:“欢迎陆书记到我们这穷乡僻壤来视察。”
曹纯补充道:“这个村99%的人都姓魏,魏书记的儿女都在外面工作,有钱,他在家当寓公。”
陆皓明问道:“名字是哪两个字?”
魏玉欹在手掌心写了一下,陆皓明说:“那你是诗书世家呢。”
魏玉欹笑道:“您是个有学问的人。”
曹纯在一旁听着他们的对话,有点惭愧,两人刚见面,一个就知道另一个是诗书世家,另一个就称赞对方有学问,而自己却不知道他们这样暗号是怎么接上头的。
魏玉欹领着大家进了他家。
房间虽然旧了点,却搞得干干净净。支书娘子也穿得入时,出来泡茶接待。
众人在他家的客厅坐下,魏玉欹笑道:
“陆书记,您来这里会魏秀峰,我接了曹书记的电话,马上就去叫魏秀峰,结果他老婆说他出去买酒了,我等会再派人去打听,不知他什么时间回来。”
陆皓明点点头:“你们这儿基本上姓魏,有什么来历?”
魏玉欹说:“书记,要说来历,我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陆皓明玩笑道:“我到你这里住三天三夜。”
大家齐笑。
魏玉欹说:“我简单一点介绍吧,我们的祖上并不姓魏,是少数民数,白族,云南人。吴三桂起事,参加过他的队伍,后来吴三桂失败,我们这一族人就改姓魏,在这里隐居下来。
原来也不是在这山脚,而是在山顶隐居。顶上平坦,通过先辈们上百年筚路蓝缕,艰苦创业,把山顶开发成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村落。
后来,我们祖辈发现,如果把上山下山的道路打通,从之县到汉县的路程就近了一半。
于是,举全族之力,一年又一年,慢慢修成一条石板路。这路修通,这成了两县之间一条茶马驿道,往来商人,络绎不绝。
祖上就在山顶设客栈,开伙铺、修凉亭,造马料棚,一时,高岭山顶就成了一个集镇似的。
这集镇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修成之汉公路才衰落下来,以前那个繁华,老辈人都非常清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