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呢!”朱祁钰笑着道:“朕就说嘛,听起来没有一点山东河南的口音。”
“对于大兴隆寺,你知道多少啊?”
朱祁钰突然问起了大兴隆寺的事情,好在魏燕一直在心中提防着,立刻便答了出来:“回禀陛下,臣查过大兴隆寺。”
“大兴隆寺目前有在册僧人一百多名,方丈是戒空大师,没有度牒的僧人大概有三百多人,不过这些人一般不在大兴隆寺,绝大多数时候都在城外的田地里务农,还有几十个小沙弥。”
“那大兴隆寺的寺产呢?”朱祁钰又问了一遍。
魏燕自信答道:“年初的时候臣了解过一次,当时大兴隆寺是有两个钱粮仓库,一个存粮,大概有一万石左右,另一个存钱,大概一百多万两存银,田产方面的话,主要集中在顺天府,有两万四千亩左右,河间府比较少,大概一千三百多亩,在京师的铺面有七十八间,其中十间是在大兴隆寺正门左右,贩卖的是香烛僧衣之类的东西,剩下的六十八间则遍布京师,主要是以租赁为主,另外在通州还有三四间铺面和一个仓库,主要做的是粮食的生意。”
“只是如今已经过去半年时间,具体数目可能会略有差池,还请陛下恕罪。”
朱祁钰没想到他回答得这么仔细,反问道:“这都是你自己调查的?”
魏燕点点头,道:“对,舒良舒公公曾经和我们说过,东厂是天子耳目,京师有什么风吹草动,我们东厂必须都要知道,所以臣就在闲暇时调查了一下。”
“很好。”朱祁钰夸赞了一句,继续问道:“那大兴隆寺放贷之事,你知道多少?”
魏燕精神一震,知道最关键的问题来了,立刻回答道:“此事也是舒公公听说了之后,吩咐臣去查的。”
“其实大兴隆寺自建寺以来就在做借款放贷之事,太宗起兵靖难的时候,道衍大师曾经拿出了仁寿寺的存银作为太宗起兵的军费,后来太宗迁都回了京师,仁寿寺就一直在做这一块的生意,正统十三年,英宗皇帝重修仁寿寺,赐名大兴隆寺,从此之后京师佛门借贷的生意基本就是以大兴隆寺为主,其他诸寺均以大兴隆寺马首是瞻。”
“大兴隆寺每年放贷大约在三十万两左右,只在京师地面上做,利息大概在三分左右,不同人所给予的利息有所不同......”
“等等。”朱祁钰有些惊讶,出言问道:“大兴隆寺针对不同的人还有不同的利息?”
魏燕点点头道:“正是。”
“普通百姓借贷,基本都是在三分左右,以家中田产抵押,商贾借贷会高些,大概在四分,以铺面货品作为抵押,官员借贷则是在一分左右,基本上不需抵押......”
“朝廷官员还需要向他们借贷?”朱祁钰是真的有些震惊了。
他知道大明的官员穷,但是他也知道,朝廷官员是有冰敬碳敬的,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没想到这都不够,还需要向大兴隆寺借贷。
魏燕点头道:“对,不仅朝廷官员需要借贷,就连一些参加会试和殿试的举子一样需要向他们借贷。”
“而且这些举子借贷的时候不需要任何抵押,只要按时还款就可以。”
“怪不得呢!”朱祁钰长叹一口气,对于大兴隆寺的手段极为佩服。
他原来还在思考都察院的监察御史为什么没人上奏这种事情,原来根子在这儿呢!
朝廷选择监察御史的标准就是进士出身,为人刚正,家境清贫。
第一条没什么好说的,这一条是限制武臣插手监察的。
第二条看人品,其实就是看风评,风评好的人,更容易选为监察御史。
第三条则是考察关系网的,毕竟谁都知道,家境富贵的进士,关系网比较多,让他们去监察弹劾别人,容易产生顾虑,但是家境贫寒的则不需要考虑家中关系网之类的事情,只需要盯住犯错的官员弹劾立功,以便自己能够更快升上去。
眼下都察院的监察御史们,基本都是这三条标准选进去的,年龄大的外派巡抚地方,年龄小的负责待在京师监察百官。
大兴隆寺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对参加春闱的举子那么大方,连抵押物都不要就敢借贷给他们。
试想一下,一个家境比较贫寒的举子来到京师参加春闱,但是因为没钱,诸多事情都不方便,这时候大兴隆寺的和尚站了出来,对这个举子说,我佛慈悲,借钱给你,月息一分,不为别的,只为让你安心备考,这个举子能不感动?等这个举子考上了进士,选官成为监察御史,面对着大兴隆寺的不法之事,他会选择挺身而出,还是选择漠然置之呢?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后者吧,不然自己背上一个不知恩的骂名,还谈个屁的前途光明,能混下来一辈子都算是不错的了。
魏燕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站着,等着皇帝继续问话。
朱祁钰叹够了气,重新提起精神,再次问道:“那么魏燕,你对大兴隆寺在放贷上的不法之事知道多少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