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几天,朱祁钰都在忙物流配货的事。
现在,合股的股东们都有了,大家也签订了一份简单的契约,便分头忙开。
这年头,没有银行的信用系统,大家都靠口碑活着,商人们还是非常看重信誉二字的。
大家分配好活。
陈韶负责联系本地商贾,咨询进货的价格和数量。
谭裕负责安排人去外地打听当地货品价格,寻找卖家。
其他人,有的安排家里的护卫,准备押运货品;有的则打通户部仓科主事,安排船运行程。
至于入股的银子,意外的没有出现任何麻烦。
毕竟这群家伙平时没个正形,不是喝酒赌博,就是出城打猎,突然要干正经事,哪怕是行商,家里的家主也是很高兴的,给予的支持更是干净利落。甚至,有些家主还给郕王府送来了谢礼,感谢郕王殿下让家中逆子改邪归正,至少不给他们惹麻烦了。
就这样,不到三天,大家的银子就纷纷到位,甚至朱祁钰的银子自己都没掏,各家送的谢礼就够了。
买卖的地点,则是选在了通州,一个三进的大院子,前面用来待客,洽谈生意,后面则是简单改造成了仓库,准备暂时存放货品。
京师只弄了个小小的店面,作为一个联络处使用。
至于牌匾上的名字,朱祁钰决定恶搞一下,名字就叫京东配货。
至于几百年后东哥要创业的话,就只好麻烦他再想一个名字了。
就这样,京东配货算是开起来了。
转眼到了十三年腊月。
这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京城又没有下雪,冬日的和煦阳光照在人身上,暖暖的。
朱祁钰正在街上闲逛。
自从穿越过来之后,他就喜欢在京城到处走。
虽然说这个年代的京城也没啥意思,既没有流光溢彩的高楼大厦,也没有繁华至极的购物中心,不过朱祁钰也不是为了这些。
他一方面是为了体验明朝的人文,感觉大明朝的市井文化,另一方面也算是锻炼身体。
他现在已经回忆起来,未来的自己就是因为生病无法理政,才给了哥哥英宗皇帝机会,把自己从一个皇帝,变成了阶下囚,没过一年就死了,还死得不明不白的。
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老前辈们的话肯定没错。
不知不觉,朱祁钰便走到了大兴隆寺门前。
这大兴隆寺在紫禁城西,原本是姚广孝姚和尚修行的地方,原名庆寿寺。
年初的时候,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王公公崇佛,数言庆寿寺之弊端,奏请英宗重修庆寿寺。
英宗皇帝很喜欢王振,对于这点小要求无不应允,特意拨付徭役和内库钱财,历时八个月重新修葺。
修成后,“画屋烟花绕,青松雨露浓”,景色在当时的京城算是一绝。英宗皇帝还特意去转了一圈,并且赐名大兴隆寺。
此时大兴隆寺刚刚修好,松树繁茂,树荫密布,有流水横贯东西,景色十分美丽。
再加上几月前皇帝亲临,甚至亲自讲传佛法,不少公卿都来听,带动了无比火爆的人气。
为了接待络绎不绝来拜佛的庞大人群,寺庙门前出现了一溜的茶摊小吃摊,坐满了小户人家前来拜佛的男女老幼和大明公卿的随身仆役。
当然,大明的文武公卿们是不需要去这种下里巴人的地方,他们奉上的香油钱自然可以让他们得到一个非常好的静室和一顿丰盛可口的素斋。
朱祁钰只是对大明的风土文化有兴趣,对佛家的寺庙则是没什么感觉,便在一个茶摊停步,带着王诚一起喝杯茶,看看市井气息,享受一下悠闲时光。
正聊着,却见之前收入府内当丫鬟的绿娥从大兴隆寺中走了出来,看来是去上香祈佛的,这时候正打算离开。
朱祁钰便装而来,坐在人群中并不显眼,绿娥也没看到,出门便打算直接离开。
这时却见到几个大汉拦住了她的去路,说了几句话后便准备强拉着她离开。
绿娥是个女孩子,年纪又小,拼命挣扎却又挣脱不开,只能急的大哭,死命哭喊,旁边的路人却视而不见。
朱祁钰一眼扫到,旋即大怒,对王诚说:“去看看怎么回事。”
王诚背对着大门,没看见,这一转身,也把他吓了一跳。
没想到居然有人敢抢郕王府的人,活腻歪了么?不知道绿娥是王爷亲自收进府的么?未来没准就会变成王爷的侍妾呢,一群歪瓜裂枣也敢欺负她?
王诚跳起来,紧走几步奔了过去。
茶摊的摊主是个老头,这会也吓了一跳,想拉他没拉住,便对朱祁钰道:“这位书生,你赶紧把你的仆役叫回来,那群人可惹不得。”
朱祁钰疑惑,抬头问道:“那群是什么人?为何惹不得?”
摊主答道:“那是侠义堂的人。”
朱祁钰心道:嘿!这算是黑社会啊。现代的黑社会没见过,这古代的黑社会也是第一次见呢。
便问道:“侠义堂是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