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之上,朱祁钰坐在御座之上,听着朝廷百官启奏的诸多事宜。
说来说去还是老一套,基本上就是各地的粮饷调拨、官员任免等日常事宜,朱祁钰坐在上面,不停地重复一句话:此事交内阁处置。
是的,内阁运行了半年,基本上可以处置绝大多数朝政了。
到现在,只有科道弹劾的事情还是由朱祁钰自己处理。
他没敢让内阁来管理都察院和六科,因为他知道,一旦内阁管理了都察院和六科,那对于大明来说就有些危险了。
内阁统领百官,管理内政,如果监察大权也放到内阁手中,到时候内阁自己监督自己,那还谈得上什么监督,完全就是看内阁几个大佬的意思了,朱祁钰绝不会同意。
不过现在内阁理政已经没有什么问题,朱祁钰下一步就打算对科道下手,彻底规范整理都察院和六科的办事流程,只不过最近这半年对外的事情太多,也先一直没消停下来,他只能往后拖一拖。
反正科道现在还能用,就是有些弹劾会让人感觉莫名其妙。
例如现在,巡按陕西监察御史甘泽就在弹劾武清伯石亨,理由是石亨的弟弟石祯抢夺别人田产、使用军中匠人为自己干私活,听得朱祁钰莫名其妙,不由问道:“甘御史,这些事情都是石祯所为,你弹劾武清伯做什么?他弟弟在陕西犯的事情,他在京师能知道吗?”
甘泽却是傲然不惧,大声道:“武清伯身为大明勋贵,其弟在渭南侵占他人田产,役使军中匠人,必有武清伯默许,即便武清伯不知情,他也有治弟不严、纵容家人为祸乡里之责。”
“好,说的好。”朱祁钰高声赞道:“朕问你,其弟是在渭南治下,并且身无官职吧?”
“是的,石祯并无一官半职。”甘泽答道。
朱祁钰点点头,道:“那朕问你,既然石祯并非朝廷命官,那他就是一个普通百姓,渭南知县为何不依照大明律处置?”
“你身为巡按监察御史,是否提醒过渭南知县要处理此事?是否提醒过陕西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处理此事?”
“若是提醒了,那他们为何不处理?你又为何没有弹劾他们玩忽职守,懈怠政务?”
“若是没有提醒,那你身为巡按监察御史的职责在哪里?朕派你下去是监督地方施政的,不是让你来朝廷告状的。”
甘泽仍旧嘴硬,道:“陛下,武清伯乃是朝廷重臣,地方官员害怕他的报复,故而不敢处理罢了,臣不怕他。”
朱祁钰却没有被他的辩解带偏,而是继续问道:“这么说,你已经提醒过陕西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地方的知府知县了?”
甘泽有些欲哭无泪,只得答道:“臣与陕西按察使陈颢陈大人说过此事,也问过当地知府和知县,他们都不好处理。”
“不好处理就可以不处理吗?朕将地方政务交由他们处置,他们就是这么处置的?王直,你之前一直是吏部尚书,如今又在内阁督管吏部,你派人去查查陕西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地方的知府知县,看看他们是不是像甘泽所言,做事畏首畏尾的,若是这样,那就罢了他们的官职,给朕换一批胆子大、遇到事情能依照大明律处理的人,混日子的官员大明不需要。”朱祁钰勃然大怒道。
“臣遵旨。”王直出班领命。
朱祁钰想了想,又补充道:“于谦,石祯调用军中匠人,这事儿归你们大都督府管,你去查一查是什么情况,若是当地的卫所有违背军纪之处,你就看着处置吧。”
“臣遵旨。”对于这种事情,于谦自然是不会客气。
甘泽有些发懵,他只是弹劾了一下武清伯石亨而已,怎么就威胁到了陕西那么多文武官员的职位了?断人财路如弑人父母,此仇不共戴天,断人官路呢?那几乎可以算得上是灭门之仇了,自己一个人,能不能抗的住陕西那么多官员的报复呢?
甘泽想想,心中就有些发慌,不过他还是问道:“那石祯怎么办?”
“哦,对,还有石祯。”朱祁钰看向石璞,吩咐道:“石璞,石祯之事涉嫌违背大明律,朕就交给你处置了,按照大明律处置就行。”
“臣遵旨。”石璞有些为难,但还是立刻接了下来。
没想到朱祁钰又补充道:“你告诉刑部的人,切记一切都要按照大明律来,夺人田产要有证据,若是没有证据证明石祯的确做过此事,就回来告诉朕,朕会处置诬告之人的。”
甘泽在一旁听得浑身是汗,这要是刑部的人被石亨收买了,回来说石祯没做过此事,那他怎么办?诬告之人可是要反坐的。
左都御史陈镒站出来道:“陛下不可,甘泽本就是御史,有风闻奏事之权,若是因此而获罪,那就违背太祖设立御史的初衷了,都察院的监察御史们也会畏惧风险,懈怠监察的。”
朱祁钰点点头,语气缓和了下来,道:“陈爱卿所言倒也有理。”
陈镒见状,刚要松口气,却听朱祁钰继续道:“不过都察院选官之初,选的就是德才兼备,不畏艰险,陈爱卿和朕解释一下吧,为何选官之时,他们就是德才兼备的年轻俊杰,为何进了都察院成为御史之后,就开始畏惧风险了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