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太守不在益州,所降之罪只能落在董氏一族的身上。”
蒋琬说完此话,再看董和,却见他神色平淡,明显不相信蒋琬的话。
然而蒋琬接下来的话让董和神色大变。
“主公有感董太守如此大才之人落得如此下场,故而派人去将太守族人救至牂牁,如今太守的人恐怕已到路上,
可惜南中路远,人心不定,故而想向董太守求一信物,以定人心。”
董和听完此话,再也不能保持平静了,他指着蒋琬书说道:
“你们怎可如此行事!”
而面对董和的指责,蒋琬却是坦然的很,
金旋要强行迁徙董和的族人的做法,便是出自他的提议。
之所以这样考虑,那便因而他了解过董和家族事情,
若是一般的家族在当地已经繁衍了数百年,强行迁徙这样的事情,根本不可能成功,
不说人口众多,故土难离,甚至有何能发生反噬。
但董和所在的董氏一族却是有所不同,
这支董氏一族乃是十多年前从南郡枝江县迁徙到巴郡江州,
迁徙本就是痛苦的事情,大部分人都不愿意离开故土前往异乡,
所以董和所带的这支董氏族人并不多,而且都是董和的亲近之人,因而想要再次迁徙并无难度。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便是董氏一族过的并不好。
董氏一族乃是外来势力,本就被本地的益州士族排挤打压,
所幸董和以清贫俭约的做法未曾站队,他面临的打压和排挤这才小了一些。,
可就算是这样,董和还是被排挤到了建宁,
更是不要说他的族人,因为董和名声所累,董氏族人不但不能凭借董和的名声捞的好处,
反而过的无比清贫,有些人甚至受不了离开江州,返回南郡枝江。
所以要将这样的董氏一族强行迁徙到牂牁那可以说并不困难。
想到这里蒋琬淡淡的看着董和,只是等待着他的回答,
董和此时神情却有些纠结,蒋琬的话,一开始还让他有些恼怒,
可他毕竟是在益州排挤沉浮中度过了十多年,他能在这样恶劣的官场环境中,升得一方太守之职,心里的强大可想而知。
因而怒火之在心中只盘旋了片刻,便慢慢的冷静了下来,
董和看着这个叫做蒋琬的年轻人,认真的考虑这件是的根本原因,
只是稍微的想了一下,董和便发现,这件事的目的还是他,
想到缘由他心中隐隐后悔,当初就不该拿家族之事推脱出仕。
可这样的念头只是一闪而过,董和便严肃的说道:
“这样行不义之举值得吗?”
见董和猜出了他们的目的,蒋琬也没在隐瞒,直接说道:
“主公麾下文臣武将齐聚,奈何年纪不大,如今只缺沉稳持重之臣,令为南中安稳,董太守应得此位。”
听到蒋琬的话,董和默默的摇了摇头,对于蒋琬的解释他心中有些触动:
他在宦海沉浮多年,大风大浪他见识过不少,如此行事他还是第一次见。
若是换做年轻一点的他,这样的做法虽然能逼他投降,
但若是在迁徙途中死去一二人,恐怕……
他带领过董氏一支长途迁徙过,其中苦难自是知晓,
好些亲友便病死其中,甚至他的父亲也死在了途中,
但如今形势所迫他也无可奈何,若不答应,不但是自己,便是董氏一族也无法保护,
想到这里他对一旁的董允说道:
“吾儿,取竹简,刀笔,玉珏来。”
“父亲!”见蒋琬如此逼迫心有不满的董允听到此话,大为震惊,急忙劝说道:
“父亲,母亲大病初愈,不可长途迁徙啊!”
“不必多言,快去取来!”
董允咬了咬牙,恨恨的看了一眼蒋琬,便去取东西。
片刻之后,蒋琬带着竹简和董和交给他的信物离开了董和的府邸,
但这次董和也没将二人送出,便是董允也没有出来相送,
如此情况蒋琬自然能理解,也没有说什么。
而一直沉默的潘濬此时却终于忍不住了,
如此做法他心中无法认同,
当初他也曾劝谏过主公,莫要用如此之法,可惜主公没有听,
而如今见这件事情终于到了这个地步,潘濬再也忍不住了,便直言道:
“兄长为何如此行事?
蒋琬看到潘濬有些不满,摇了摇头解释道:
“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
“兄长可知,如此做法恐怕有损主公名望!”
“主公名望!”听到这个说法,蒋琬突然失笑道:
“承明怎知此事是有害主公名望还是加深主公名望!”
“这……”
潘濬自知在辩论之事上不是兄长的对手,因而说起了另一件事:
“若迁徙途中,董和至亲因此而亡,又当如何?”
“承明莫要忘了,主公有神异之药,如何有人伤亡?”
“可……”
见潘濬还要再言,蒋琬突然打断了他的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