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纵横之争
随后,曹操请来一位叫做‘张仪’的儒生。
早在他攻打牧野关的时候。
经由程昱引荐,他认识了张仪。
当时,曹操问他,擅长什么。
张仪说无论行军作战,还是治国安邦,皆精通。
曹操又问他,如何打胜,如何安邦。
张仪说:“以王者之师顺从民意,讨伐敌国,必胜之。”
“以仁义治国,获得民心,必安邦。”
曹操听到此言,当即嗤之以鼻,见他识字读书,便安排他给郭嘉当起助理。
如今,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就这样,张仪成为了国使,即将出发前往齐国。
临行之前,郭嘉找到他,问道:
“这几日以来,你协助我处理了很多事情,我知道你乃大才,何故当日说那些迂腐之言?”
张仪心知,对方指的是曹操问他如何安邦治国等问题时,他为何要说出‘仁义王者’那样的话来。
在此大争之世,最累赘也是最没用的东西,就是所谓的‘仁义’。
当然,这不是说,就不需要仁义。
而是对于真正的雄主来说,是驾驭仁义,并不是被仁义所裹挟。
是将其当做一种手段,是执刀人。
并不像刘备那样,不仅优柔寡断,还被盛名、仁义所累。
导致错过了很多可以壮大的机会。
反观曹操,只是将仁义当成是一种手段。
想用的时候就用,不想用的时候就不用。
如果张仪当时面对的是刘备,那么他现在的处境,肯定会好的过。
只可惜,他的面试官是曹操。
张仪听到郭嘉的困惑,笑着回应道:
“世间谋士,都讲究一个待价而沽,如果我将肚子里的墨水全讲出来。”
“他日,在曹丞相乃至在陛下心里,我又有何重要?”
“需知,轻易得来的东西,都不会被他人所重视。”
“更何况,在下这几日,跟随郭先生您,可是学到了不少东西。”
秦国的谋臣集团里。
几乎都对郭嘉感到敬畏。
不仅他是最早帮助嬴渊的谋士。
更因为他有着极高的智慧。
像张仪这种不世出的天才,都对郭嘉钦佩万分。
“你有你的想法,我便不再强求。”
“你若是能够在齐国活下来,我会亲自禀明陛下,给你想要的高官厚禄。”
“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更不要让丞相失望。”
郭嘉缓缓说道。
张仪点了点头,“郭先生,我即将出发,不知您可还有什么话,要交代给在下?”
郭嘉沉吟片刻,说道:“陛下说,要让国使展现我大秦的强硬与傲慢。”
“我思来想去,应该是陛下想要给齐主姬发一个感觉。”
“那就是,即使不依靠齐国,我大秦,也能将燕国打下来。”
“言尽于此,你多保重。”
张仪深深作揖道:“英雄所见略同。”
“郭子,待在下出使回来,必要与你好生痛饮一番。”
郭嘉笑着点头。
二人就此别过。
翌日。
张仪在曹操的目送下,正式出发前往齐国。
他这次的身份,是大秦国使。
尊贵殊荣。
自然值得曹操亲自去送。
待张仪走远了以后,曹操也便想着返回营帐中歇息。
近两日,敌我双方,都没了太大的动静。
主要是都在等齐国那边的坚定态度。
而且,孙武那边,选择坚守不出的策略,让秦国某些将领很是窝火。
毕竟,说到底,秦军前来对阵奉国,是为了帮助‘齐国’。
待曹操返回途中时,碰到了齐帅孙武,听对方问道:
“丞相,你们秦国出使我大齐,是为了何事?”
曹操笑道:“为了什么,你会不知道?”
“望曹相赐教。”孙武作揖。
曹操摆了摆手,“指教不敢当,就是我们陛下,想你们那位皇帝了。”
“派人问候一下齐帝,岂不是在情理之中?”
孙武嘴角一撇,不再多说什么。
半个月后。
太初六年十月中旬。
苏秦与张仪,前后抵达齐国都城。
此刻,齐国皇宫内。
当姬发得知此事后,不由得向姜子牙、周公旦等人大笑起来,
“看来,这秦国对阵燕国,也并非太稳妥,所以,才在奉国派遣使者之后。”
“也迅速派出使者,来我大齐。”
“没想到,这秦皇嬴渊,有朝一日,也会派人来求朕。”
就连姜子牙与周公旦二人,也都以为如此。
顿了顿,姜子牙抱拳道:“陛下,秦国既然已经派遣了使者前来,我们就必须要见一见。”
“只是这何时见,就由我们说了算。”
“不如,我们先见奉国使者苏秦,好让那齐国使者张仪急上一急,没准,他们秦国能因此给我大齐更多东西。”
“而且,臣此前从未听说过张仪是谁,他们不派我们更为熟悉的诸葛亮过来,怕是时间过于紧急,难以调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