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居絮絮叨叨说了一堆,等停下来的时候,电话那边的谢琳琅已经想到办法了。
让谢国居去募捐。
“怎么可能募捐得到……”谢国居刚起了个头就反应过来了:“闺女,你的意思是,让我不止在大队募捐?”
谢琳琅失笑,该说这是父母的心灵感应吗。
她就是这个想法呢,既然那位拿什么兄弟手足这种夸张的说法来拿捏人,那谢国居以及红旗大队,同样可以用这样的办法拿捏回去。
只是,这件事谢国居不能独自出头,比如是集体一起去,这样才弱化了谢国居的攻击性。
也更安全一点。
“要是人家报复我们怎么办。”
“那咱们就别做的太刻薄太针对那位了,您就全心全意的记住手足兄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句话就成,保准没错处,还要诚恳,把功劳往那位身上推,要是人家再不满足……这样,您就到到xx部门去一趟,实名检举。”
进入体制内工作后,对这些部门的作用是了如指掌了。
而且前段时间谢琳琅还被迫熟悉了一整座城市的各个单位的大小领导干事,更是清晰的知道什么事该去哪个部门办。
谢国居一拍大腿,差点跳了起来;“我的好闺女啊,你咋就没去上个大学呢,就是聪明就是随我。”
说着,恨不得马上跟谢队长好好商量一下,如何把被憋屈变为憋屈人去。
谢琳琅挂了电话,手撑着下巴。
要是大队实在有困难,这次的危机又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她不介意帮衬一下,几百斤上千斤吃的对别人来说也许是个难事,但是对她来说,还真不是难事。
可是谢国居说的这个情况,她还真出不了手,也不可能帮衬了。
先不说那位提出无理要求被拒绝就故意为难并且威胁人的领导会被养大了胃口,就说谢国居反应的粮食问题来看,估计有点悬,她综合了一下亲爹说的情况,理顺了一件事。
除了隔壁省的原因导致周边调粮造成城镇居民粮食限购,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限购持续了将近两个月,一个小镇领导还不知道哪里捕风捉影过来找一个老百姓解决这种问题,种种迹象表明,这次的粮食短缺问题,有可能会持续。
她还记得自己有几位省农业单位领导的电话,立刻拿了电话打过去,看似闲聊,实则探听。
对方不会对她透露太多,可谢琳琅也确认了自己之前的猜测没错。
这次的粮食危机,可能会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最少也跨越两个季度。
不说继续这么艰难吧,但是限购还有种植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受到影响。
“不行,要再打个电话做一件事。”谢琳琅立刻拨打了红旗大队畜牧站的电话。
陈清华刚拿起话筒,谢琳琅就跟陈清华交代,今年的养猪,叫家里不要继续养了。
队上的算是队员合资,大家没说不养,还真就不能随意改动计划,但是尽量缩减猪崽子的投放。
马上就过年了,年后没多久就是抓猪崽子的好时机,必须提前知会一声,将养殖的数目尽量降低。
“宁愿少吃点肉,也不要有猪养不成粮食也浪费的结果发生。”
陈清华对小姑子一向是信服的。
挂了电话之后,陈清华看着桌面上大家开会提议出来的一百二十头猪崽,直接切对半。
并且立了一个名目,新型养猪试验。
不有个名目,很难说服大家降低养猪的数目。
两天后。四亚火车站
一对老人,和一个满脸严肃表情衣服一丝不苟的中年妇女,一起下了车。
三人都是一个地方来的,坐车的时候也互相关照。
因为年纪比较大,夫妻两个是没带多少东西的,毕竟这里四季如夏,被褥就不需要了,冬衣棉袄也不需要,所以两人带的就两行李袋,一人背了一个水壶挎包,以及王朝阳手上拎着一个网格袋子,里面是一些吃用的东西。
中年妇女是吴桂芳,手里的东西更少,就一个特别轻的行李袋子和一个水壶。
三人轻装下车,没走几步就看到了一辆小汽车旁边,站了一个青年两个女青年。
其中年轻一点的举着个牌子,上面写了欢迎王朝阳,李美玲,吴桂芳同志。
“这是,来接我们的?”李美玲坐车辛苦,看到小汽车,高兴的拉拉老板的袖子。
吴桂芳却是皱眉,觉得这是奢靡之风。
还专门派那么多人开小汽车来接送,啧啧。
她要好好的看看,到底这种形式主义,都是谁安排的。
谢琳琅已经注意到几人了。
接人,特别是接没见过面的陌生人,写牌子是很有必要的。
她主动上前询问,果然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初次见面,老夫妻看着还算是和气,就是那个吴桂芳,不知道为什么看自己的眼神带着审视。
“欢迎三位的到来,行李我拿吧。”
“不用不用。”美玲拒绝了,就这么点东西,没必要使唤人家年轻姑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