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手中的文档放在桌上,徐川抬头看向赵光贵,感兴趣的问道:
“有点意思,从材料的横切面电镜图来看,似乎是原子循环技术和辐射隙带结构导致碳纳米管与氧化铪基材出现了结合,碳纳米管的化学键取代了氧化铪基材的氧化学键,形成了独特排序的碳纳米管·铪晶体结构。”
“而这种独特排序的碳纳米管·铪晶体结构,应该就是这种复合材料耐高温与不再吸收氘氚离子的关键点了。”
“有没有专门针对这方面的过程做一个检查?”
对他来说,一项材料的详细数据全都摆在眼前,并不难判断出这种材料的核心关键点在那里。
眼下这种复合材料就是,特殊结构的碳纳米管·铪晶体结构,是他以往从未见过。
赵光贵点了点头,道:“做了检查,但是结果不太理想,我们没法将您说的这种晶体结构单独的剥离出来,单独的用碳纳米管和氧化铪也无法重复出这种独特排序的碳纳米管·铪晶体结构。”
“所以目前来说,只能得到这种材料的检测数据,里面核心的晶体结构数据获取不到。”
这种材料的检测数据出来后,研究小组里面就有人冒出了和徐川一样的想法,推测觉得是这种独特的晶体结构在起作用。
只不过后续没办法将这种特殊结构分离出来,也就没办法确认到底是不是它在起核心增强作用了。
闻言,徐川摸了摸下巴,思索了起来。
如果没法分离的,的确是无法判断,不过这影响并不大,只要材料能用就行。
从检测数据来看,无论是导热系数还是耐高温系、亦或者强度普通物理性能都满足第一壁材料的需求。
当然,更关键的点并不在于这些寻常的性能,而在于抗氘氚高能粒子冲击、加马射线、离子污染,以及最关键的抗中子辐照等高能领域方面。
前者问题不大,原子循环技术和辐射隙带结构是经过了验证的。
在资料数据上也有测试体现,虽然还没做完整,但也可以窥见一斑了,相当优秀。
至于后者,后者目前还没做实验。
中子辐照实验不是那么容易做的。
感兴趣的问道:“你们是怎么想到这种材料的?”
他从手中的资料中看到了‘原子循环’和‘辐射隙带’这两种材料构建技术的痕迹。
最明显的莫过于切面结构图上呈现出的特殊的晶构隙带了,那是用于吸收β辐射的晶体结构。
听到这个问题,赵光贵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严格来说,这种材料的思路其实并不是我一个人想到的。”
“在上次您安排了我研究碳材料后,我找韩锦教授和彭院士学习了解了一下您研发出来的原子循环技术和辐射隙带这两种技术。”
“在讨论的过程中,韩锦教授提到了您在研究核废料时研发的辐射电能半导体转换材料。考虑到第一壁同样会面临强辐射问题,我觉得可以在碳纳米材料中掺杂一些碳化硅材料作为杂质制造类半导体,用于导出辐射热能转化的电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材料本身的稳定系数。”
“从这条路线上做研究,后面借助川海材料研究所那边的材料模型,才逐渐往里面添加另外的氧化铪材料作为增强剂的。”
“没想到的是,作为增强剂的氧化铪与碳纳米管发生了意外的变化,两者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晶体结构,不仅降低了碳材料的导热系数,还带来了新的改变,优化了碳材料吸收氘氚原料的缺点。”
闻言,徐川有些惊讶,问道:“这么说是运气好意外了?”
顿了顿,他接着笑道:“当然,在材料学中,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赵光贵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的确,这次的材料研发抛开一些经验流程外,完全可以说是意外了。
谁也没想到氧化铪作为添加剂加入碳材料后,在原子循环技术的辅助下,会形成独特的碳纳米管·铪晶体结构。
这一点别说是他们这些研究员了,就是川海材料研究所那边的材料计算模型也没有推测到。
毕竟一开始借助模型的力量加入氧化铪基材只不过是为了增加碳材料的强度而已。
只能说,材料领域的复杂反应,超级计算机都预测不过来。
或者换句说法,这是上天都在帮助他们!
绕开这个话题,赵光贵咽了口唾沫,有些紧张和担忧的接着道:“从检测数据来看,这份材料除了中子辐照外的其他性能,应该都达到了第一壁材料的要求。剩下的就看它在面对中子辐照的时候,性能怎么样了。”
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第一壁材料选择,可以说得上是所有问题中最复杂的之一,能排到前三。
难度丝毫不弱于高温等离子体湍流的控制和氚自持。
至于这三个难题具体哪个更难,就见仁见智了。反正都不是什么好解决的麻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