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度神色严肃的说:“主公!卑职知道你爱惜马超的才能,敬重他的威名,可你已经对他足够宽容,不仅让他统率一万多汉中“旧部”,连马岱、庞德也都准许留在马超的身边,还委以重任,又把靠近汉中的巴西郡交给了马超。主公!你对马超如此厚待,丝毫没有任何的约束,可他是怎么回报你的?竟然擅自扩充兵力,若不予以制止,只怕其害远胜过庞义,那马超可是一头猛虎,任由他继续聚众屯兵,后果不堪设想啊。”
郑度急的顿首捶胸,都快哭了!偌大的年纪,在刘循面前一蹦一跳的,又可爱,又让人心疼!
“郑公!你的担心我能理解,我初掌大权,便把最重要的巴西郡交到了马超的手里,还准许他身边留了这么多兵将,现在他没有向我请示便擅自募兵,扩充实力,很容易对我构成威胁,对吗?”
刘循冲王文点头示意,王文给郑度倒了杯水,劝道:“郑公!你先坐,有话慢慢说。”
郑度长叹了一声,坐了下来,“主公!既然这一切你都知道,更不能掉以轻心。”
刘循语重心长的说:“虽说现在益州还算安定,刘备已经撤兵,张鲁也不敢造次.可你我心里都清楚,用不了多久,曹操就会提兵来犯,兵发汉中,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也就大概一年的时间,汉中必然成为我和曹操两家争斗的焦点。即便我们不想冒犯曹操,曹操也没理由饶过我们,汉中若失,益州门户大开,我们的处境就会相当不秒。总而言之,谁能占据汉中,谁便能在日后占据主动。”
“这我能理解。”
对军事谋略,局势的变化,郑度也非常有眼光,要不然也不会被刘循任命为右军师。
刘循接着往下说:“再说这马超,他为何如此积极的募兵,扩充实力?还不是为了日后要向曹操复仇,马家将近两百五十口人都死在曹操的手里,马家的基业也都被曹操夺取,马超岂能甘心?他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更想找曹操报复,我之所以把巴西郡交给他,就是不想冷了他的心!”
一个人若是心冷了,斗志也便不复存在了!
郑度沉默了片刻,说道:“主公说的这些我能理解,可是他不加请示,便私自扩兵,难免惹人猜忌,马超武勇盖世,又在羌胡中极具威望,难道主公就不担心?”
刘循笑了,他想到了刘备是如何对待马超的。
便说道:“郑公一番肺腑之言,足以看出你对我是一片忠心,马超有威望,有能力,是一头不可小觑的猛虎,若单纯从权势稳固的角度考虑,的确应该对他多加约束,最好解除他的兵权,剪其羽翼,束之高阁,那我便可高枕无忧。”
刘备就是这么做的,对马超的使用,远不如对他的防范更加用心。
郑度的确有这样的想法,想严加防备马超。郑度对人对事不留情面,但出发点完全是为了刘循。
郑度觉得,既然马超是老虎,显然要严加防备,最好给他弄个“紧箍咒”,免得反咬一口,伤其主人。
刘循一脸感慨的说:“马超在投奔我之前,犹豫了很久,他的顾虑我完全能够理解。他曾是一方诸侯,威震西凉,曾聚众数万跟曹操争霸关中。天下诸侯虽多,又有几人能被马超放在眼里?又有谁能让他心甘情愿为其卖命?他的顾虑就是,一来,我年纪轻,资历浅,不论能力和威望,都很难让他臣服;二者,他要报仇,我能不能他这个机会,会不会对他严加防范?”
郑度点点头,完全赞成刘循的说法。
刘循道:“所以他来投奔我,心里始终存有顾虑。若我一上来,便夺其兵权,对其严加约束,把这头猛虎关进笼子里。郑公!你就不担心把老虎憋疯,甚至憋出病来吗?我当初之所以派黄权前往汉中游说马超,就是因为他是一头令人惧怕的猛虎,若这头猛虎失去了锋利的爪牙,固然不会咬伤主人,可也不会再咬敌人了。”
郑度又劝:“可是,常言说得好,防人之心不可无,你也应该为自己考虑一下。”
刘循感激道:“郑公所言都是为我着想,你的一番苦心我完全能够体谅。你放心,我心里有数,打仗讲究攻心为上,我想对待下面的文武官员,也是一样的道理,想让马超彻底归心,便不能冷了他的心。何况马超生性粗莽,除了擅长打仗之外,许多事情他并不是很精通,或许他只是暂时没考虑的那么周到,凡事不要求全苛责,还是耐心的等一等,相信马超会给我一个交代的。”
郑公不由得感叹道:“主公的心胸和气度,令卑职倍感惭愧,但这件事我会派人继续跟进监督,不然若马超日后真有了不轨之心,悔之不及。”
“你啊?也罢,那随你,不过近期内,你切不可派人前往巴西郡打探消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马超是我亲自任命的郡守,怎么能这么快就怀疑他呢。”
郑度点点头,“既然主公这么说了,卑职照办,另外,难道主公不想知道,这件事是谁举报的吗?”
刘循顿时来了兴趣:“莫非此人别有一番来历?”
“他就是原益州郡太守,董和!”
“哦?”
刘循略微有些惊讶,尴尬的笑了笑,“我把李严调到了益州郡,对于董和的职务暂时还没有安置,他怎么去了巴西郡?”
郑度疑惑的摇了摇头,“这我也不清楚。”
“他现在人在何处?”
郑度拿出一封信,交给刘循,“其实我也没有见到他本人,他派人给我送了一封信,把他在巴西郡的所见所闻告诉了我。估计现在他已经去了巴东,他在信中说,趁现在没有政务在身,一身清闲,正好四处走一走,看一看。”
刘循之前在成都待的时间并不长,有许多没有顾及到的地方,便匆匆赶去回迁百姓了。
现在忽然听到董和的名字,刘循不由得一阵苦笑,觉得有些自责。
董和为政清廉,崇尚俭朴,在地方上治法严苛,不避权贵,经常替百姓伸张正义,在益州极有威望。
他或许没有他的儿子出名,其子便是“蜀汉四相”之一的董允。
也就是《出师表》中提到的那位。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喜欢循霸三国请大家收藏:(www.akshuwu.com)循霸三国爱看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