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足球疯子
南美足球似乎更讲究个性化,他们更富有想象力。
在教练中,阿根廷教练贝尔萨是个极致。
在一场英超比赛过后。
贝尔萨在赛后采访时说:“利物浦的发挥让我们想要限制他们的进攻变得很困难,下半时特别如此,我们很难从防线开始组织进攻。
不过我们也限制了利物浦,没让他们踢出自己惯有的风格,为此我们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在这场比赛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都能够与他们抗衡。”
被世人誉为“疯子”的阿根廷主帅,有着对足球近乎癫狂的痴迷。
他的战术曾经对足球的发展有着革新性的意义,可以让我们看出贝尔萨的足球哲学是如何融进他的生命中的。
他的革新式3-3-1-3,是空间理论的颠覆者。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荷兰的足球战术宗师米歇尔斯开创了闻名于世的“全攻全守打法”。
全攻全守的精髓之处在于对球场空间的控制,以及更加高效地限制对手利用空间,从而实现对于比赛节奏的掌控。
在随后的几十年中,无数足球教练都对这个打法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延伸。
其中最着名的三个人,一位是荷兰的又一位教父级人物克鲁伊夫,另一位是意大利名帅萨基,还有一位就是本文的主角——贝尔萨。
在近十年的世界足坛,高位逼抢逐渐成为了各支球队必备的实战技能,传统意义上的主动退守已经不再是主流打法。
在如今的人们看来,高位逼抢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压迫战术。
但是在90年代,这种战术并未被广泛应用,能够将成熟的高位逼抢体系注入球队的教练凤毛麟角。
萨基和贝尔萨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萨基注重整体的压迫,但他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中场区域,讲究前后场之间的连贯程度。
与萨基同为高位逼抢体系的推崇者,贝尔萨对球队整体的移动把控同样十分精细。
但与萨基不同的是,贝尔萨的球队在前场会形成一个四人的冲击组合。
分别是突前前锋、左右边锋以及前腰,这四个菱形组合会深入对手的进攻三区进行深层次的压迫。
而剩下的六名非门将球员则会将球队的阵型整体前移,从而对前场四人压迫小组提供支援。
贝尔萨的这套高位压迫体系以一个更为令人熟知的名字展现在世人面前——3-3-1-3阵型。
这套体系在高位逼抢还在萌芽阶段的90年代足以称得上是“Madman Bielsa”的专属代名词。
贝尔萨要求他的队员们用近乎无休止的跑动来带动整体阵型的协调运转、这对于球员们的硬件配置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这个体系在当时之所以被视为“疯子战术”。
不仅是因为贝尔萨展现出的新颖足球思维,还有与当时足球训练条件不符合的超前性。
在90年代放眼全世界,除了贝尔萨之外,没有任何球队会为球员们配备如此消耗体力的战术。
当时主流的战术仍然是在意大利盛行的链式攻守,俱乐部也不具备相应的训练设备能够让球员在如此巨大的消耗中迅速恢复。
贝尔萨的球员们必须具备远超于其他球员的体能,从而实现他宏大的战术蓝图。
贝尔萨的这套3-3-1-3阵型的核心位置是前腰以及位于前腰身后的中前卫(后腰)。
这两个位置是球队攻防转换的枢纽,这两名球员的发挥关乎整套体系能否正常运行。
所以在这两个位置上对球员的选择就显得非常严苛。
2002年世界杯,贝尔萨激进的3-3-1-3体系让全世界的足球爱好者为之震惊。
他选择了贝隆和西蒙尼作为球队的运转枢纽,但当时的贝隆并没有从曼联的低迷中走出,他在场上的发挥形同梦游。
球队进攻核心的迷失让这支梦幻般的阿根廷止步于小组赛征程。
人们或许记住了战神巴蒂斯图塔的眼泪,但也看到了贝尔萨的理想战术哲学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或许是贝尔萨太过优秀、球员们很难去执行这种容错率极低的战术,从而没能让阿根廷在世界杯舞台上走得更远。
贝尔萨自己将自己的战术哲学总结为4个词:专注、机动、轮转、即兴发挥,他的足球理念是极度理想化的产物,所以他的那句名言更加让人深刻:“如果球员们不是人,我就不会输。”
世人都记住了贝尔萨的这套3-3-1-3,尽管这套阵型并未带领他的球队走向胜利。
贝尔萨在经过世界杯的挫败之后是否会坚持他的足球理念?
答案是肯定且坚定的,作为一名极致的理想主义者,贝尔萨对于自己坚信的理念从不放弃。
并且执拗于框架的构建与线路的规划。
从米歇尔斯开始,到克鲁伊夫、萨基、贝尔萨、范加尔,再到瓜迪奥拉、穆里尼奥、克洛普,每一位教练都信奉自己的足球哲学并始终为之坚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