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即将拉开帷幕,而巴西这个传统的足球强国在历届奥运会中的表现却有些差强人意。
迄今所取得的成绩是三次获得该项目亚军。
这与其“世界杯五冠王”的身份形成了极大反差。
对此,虽然可以用奥运足球比赛规则的限制以及对该项赛事的重视程度来解释,但却难以让人完全信服。
因为足球作为一种文化元素,已经在百年时间里渗透到普通巴西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巴西人看来,一座城市可以没有市政厅,但一定要有足球场。
在任何版本的巴西“三宝”中,足球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对于崇尚技术流的观众而言,“桑巴足球”灵巧多变,形成了自身风格,给人一种运动的美感。
众所周知,现代足球起源于英国,而它是如何传到巴西的呢?
正如约翰·米尔斯所着的《查尔斯·米勒:巴西足球之父》的书名,足以告诉我们是谁完成了这颇具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
查尔斯·米勒1874年生于巴西,父亲是苏格兰人,母亲是英裔巴西人。
10岁时,米勒赴英国南安普顿学习,在那里培养出对多项体育运动的兴趣,其中包括足球、橄榄球、网球等项目。
当他1894年返回巴西时,行李箱里携带着两个足球、一本讲述足球规则的小册子、一双球靴、穿过的队服,以及一只打气筒。
这两个足球就仿佛是“星星之火”一般,在米勒的推动下,足球这项运动在巴西逐步地开展起来。
然而,一些历史学家并不认为是米勒把足球传到了巴西。
因为有证据表明,在米勒回到巴西之前,大约从19世纪70年代起巴西国内就已经有人开始踢足球了。
只不过人们踢球仅仅是为了娱乐,并不注重足球规则的运用。
事实上,米勒的重要贡献在于大力推广足球运动,并使它规范化,还引入了足球俱乐部这种组织模式,这对后来的巴西足球发展影响深远。
虽然足球在19世纪末就传到了巴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足球在初到巴西之时就直接成为全社会广受喜爱的运动。
实际上,足球之所以能够在巴西流行起来,是有着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原因的。
19世纪末,适逢巴西刚全面废除奴隶制度不久,大量人口从乡村迁移到大城市,其中包含着黑人、混血儿和一贫如洗的白人移民,导致城市人口激增并产生了城市卫生问题。
20世纪初,在咖啡经济繁荣和外国贷款大量涌入的基础上,刚刚宣告成立的巴西共和国就着手开展城市化运动,旨在扩大城市的公共空间。
这样,从巴西当时的首都里约热内卢起逐步扩展到其他大城市,宽阔的大道代替了狭窄的道路,人们拥有了可以从事社会交往和体育运动的户外活动空间,从而为体育运动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足球是巴西社会的精英阶层才能享受的专利和特权。
他们既有钱又有闲,运动装备齐全且队服统一,有样学样地追随着这种源于欧洲的时尚贵族运动。
作为专业足球运动员参加社会上层组织的比赛。
另一方面,巴西社会精英的这种运动偏好也很快在社会普通阶层流行起来,黑人、混血儿和穷人也开始组织起自己的足球赛。
只不过,两类人绝不会出现在同一块场地。
富人在城里的俱乐部里比赛,身着价值不菲的装备,穷人则只能在郊区或是小城市里比赛,而且着装参差不齐。
直到20世纪20年代,这样的情况才有所改变,球队陆续尝试接收黑人和穷人作为球员。
尤其是瓦斯科?达伽马队,不仅接纳了黑人和穷人球员,还给这些球员支付薪水。
在那个时代,巴西社会能给予黑人的工作岗位并不多。
而这种既能尽情玩耍又能获得收入的工作机会更具吸引力。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巴西足球的早年发展中,种族和社会等级问题反倒有助于巴西足球形成自身的风格。
球场上,白人球员犯规不会重罚,但黑人球员却不可以推搡、冲撞白人对手,否则将会面临非常严厉的惩罚。
在这样的情况下,反而让黑人球员锻炼出在空间有限的球场内灵活地辗转腾挪的能力,避免与对手的身体接触。
1923年,瓦斯科?达伽马球队的四名黑人球员上场表现绝佳,使得该队一举夺得了里约市联赛的冠军。
此举吸引了大批球迷的关注,巴西足球得以逐步地跨越种族和贫富的鸿沟,真正地在普通民众中得到了普及。
随着足球在上流社会的推广,一些如今家喻户晓的豪门俱乐部纷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立。
这些足球俱乐部主要集中在圣保罗州和里约州,比如1898年成立的瓦斯卡·达伽马俱乐部、1902年成立的弗鲁米嫩塞俱乐部、1904年成立的博塔弗戈足球俱乐部、1910年成立的科林蒂安俱乐部,以及1912年成立的桑托斯足球俱乐部,并在州内组织联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