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赏之事,朕心中已有计较,诸位听听,一起商量。”
“乌齐叶特诸部报上之功,俱都从西南大捷例,科尔沁人首级,由兵部考功司查验。”
“封福余卫指挥使孛儿只斤·宰塞,为夫余王,其子孙后裔,世袭罔替,永镇福余卫地。”
“封炒户儿部的哈利图为福余卫指挥同知,其子孙后裔,皆世袭此职,辅助夫余王治理福余卫地。”
“至于参战诸部,朕亦有封赏,以安畜牧。”
这个封赏,确实有些太大了。
本来宰塞的家族是世袭大明福余卫指挥使一职,这一战以后,原地晋升为塞外郡王。
子孙后世,世袭罔替,这是不是有些过了?
话音落地,西暖阁议论纷纷。
有人持保守意见,觉得赏赐些银两再封贡贸易,这就差不多了,封塞外王完全没必要,韩爌就是这么觉得。
有人也觉得,既然要拉拢人心,这第一个封赏的,必须要闹出大动静,如魏广微与崔呈秀,都是这种想法。
其实封王不封王的,对朱由校来说,就是一个封号而已,如果说能用宰塞这个夫余王拉拢到更多蒙古部落归顺大明。
那么,这个王封的就值!
“既然诸卿都没什么意见,魏忠贤,拟旨吧!”
朱由校看向身侧站着的那个老太监,想了想又补充道:“命户部准备银两,赏赐乌齐叶特诸部五十万两白银,抚慰人心。”
说话的时候,朱由校的心在滴血。
朱燮元前段时间请旨,先赏了泰宁卫的以儿邓二十万两,又给朵颜诸卫发了三十万两,这次再赏福余诸卫五十万两。
这仗才刚开打,自己花了一百万两…
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从别人手里收上来,还没捂热乎,就要发出去给蒙古人了。
不过这也没办法,这一仗必须要打赢,对整个辽东形势都有好处,这就是比拼国力和底蕴的时候。
现在这时候农民起义还有几年,这点银子虽然肉疼,但是朱由校还是舍得花的。
闻言,西暖阁的诸臣都是大喜。
他们不是大喜这五十万两银子,他们喜的是,这次一回家,必定会有无数的人登门而来。
他们这些重臣,个个都是厂卫和较事府紧盯着的对象,贪不得银子,礼金还不能收了?
银子虽然贪不成,礼金却是收到手软,这天底下无论发生什么事,求他们办事的人,一直都不少。
......
封赏的事还是其一,最主要在场的很多人都明白,这个消息一旦传出去,辽东局势可就变了。
努尔哈赤知道自己被耍了,肯定会恼羞成怒,继而猛攻辽沈,熊廷弼军力毕竟不如后金一国,顶不顶得住还是两说。
没准到时候,朝臣们的攻讦又来了。
自万历四十七年以来,朝廷上对熊廷弼的弹劾之风可一直就没怎么减弱,要是没天启皇帝压着,一百个熊廷弼都死了。
大明委实也没有什么可以派出去支援辽沈的兵了,诸臣们商议半晌,办法还是那么几个。
辽东局势自万历末年以来,不断败坏,熊廷弼御辽三载,这才稍有安稳的迹象,这次建奴来袭,可不是寻常的试探。
努尔哈赤连科尔沁五部都联络了,要么是想打通福余卫,威逼宁锦路,要么就是想直接拿下辽沈。
要救熊廷弼,只能靠毛文龙。
可东江镇位于悬岛,背靠大海,孤立无援,轻动被围,也抵不住建奴的全力进攻。
不说建奴屡试不爽的围点打援战策,就只是围住东江军,将海岛逐个吞并,也让人忧心。
西暖阁的重臣们,没有一个亲身在辽东待过的,大部分人只是在书中看过那个地方的贫瘠,也不了解毛文龙的处境艰难。
问题来了,朱由校也没亲自去过辽东,这个时候,在确定战策以前,就要找一个去过辽东的人,给出点意见。
很快,朱由校想到了一个人。
那就是都监府的左兵监王体乾,他不仅是去过辽东,还和毛文龙等将领在皮岛住过一阵子。
很快,王体乾被召至西暖阁,行礼说道:
“陛下,辽东地广人稀,无险可守,建奴骑兵来去如风,这才是辽东陷落的很大一个原因。”
“可臣觉得,这个劣势对建奴来说,同样适用。”
“东江军各部,大多分散于诸岛,每出袭扰,总能令建奴疲于奔命,多有出其不意之功。”
没人想听一个太监去评论辽东陷落的原因,可是王体乾的话,也让西暖阁的众人想到了一个办法。
很快,崔呈秀说道:
“陛下可以下旨让毛文龙袭扰建奴各处,另派一位军机大臣前往登莱、天津两处,督领两地从海上援助东江军。”
“东江军在辽东造成的声势越大,对熊廷弼辽沈的战局,就越有声援作用,陛下,这个时候,万万不能再犹豫了!”
朱由校哑然,这不就是后世着名的游击战么。
其实也是这个道理,现在后金已经做大了,在辽东正面战场想要击溃他们,难于登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